記者陳芊秀/綜合報導
藝人張鈞甯碩士論文在大陸引發爭議,微博發文「我不是台獨」,仍遭陸網諷嗆「就不能說我是中國人嗎」、「怎不在IG也發」,風波中現身機場,神情顯得憔悴。她的作家母親鄭如晴日前曾發長文為愛女慶生,長文中提及「只想告訴妳,港灣永遠都在,只要小船累了就回來吧」。
▲張鈞甯遭傳參演新劇《女心理師》戲份被砍。(圖/翻攝自微博)
張鈞甯在大陸工作,媽媽鄭如晴無法和愛女一起過生日,寫下長長表達思念、心疼的心情。她和女兒親子關係緊密,直到女兒踏入娛樂圈,母女間溝通也經歷多次拔河,長文寫道:「妳的每一步都很艱辛,星海茫茫,稍有不慎可能墜入萬丈深淵。我除了擔心還是擔心,接著妳托著行李離開家到遠方,我怕妳從此失去了方向。」
鄭如晴比喻愛女張鈞甯就像是小船出航,從「家」的港灣出發,身為母親的自己仍在岸邊等待,「只想告訴妳,港灣永遠都在,只要小船累了就回來吧!」而她長文宛如家書,道盡母親的擔憂和心疼,原本是為女兒9月4日生日寫的文章,怎料愛女生日隔天就陷入輿論風波,家人的關心則永遠都在。
▲張鈞甯6日現身機場,目擊粉絲曝她神情憔悴。(圖/視覺中國CFP)
【鄭如晴臉書全文】
雖然無法親自幫妳過生日,但是妳懂得,其實我每天都在妳身邊,妳就在我的心裡。三十多年前的今天妳出生了,從此我的人生裡除了姐姐還有妳,妳們建構了我的未來。妳的出生帶給我們家很多的溫暖(雖然也常受氣)但我記得的都是妳給我的歡樂!祝生日快樂,天天幸福!僅以兩張照片〈其中的一歲蛋糕是媽媽當年在德國的第一個傑作,找不到小蠟燭,臨時用氣氛燭替代。〉以及被收錄在2019年九歌年度散文的〈家貌〉一文,回顧我們美好的歲月,與此刻對妳的念想!
「家」這個字人人認得,每天進出。望文生義,「家」字頂上保蓋遮風避雨,頂下人畜安居。我非常喜歡「家」字,代表溫暖、放鬆、食物與休息。但一般人在談到家的同時,也讓人感覺到有兩股不同的力量在拔河。一道是內心底層的疲憊在抗拒,一道是傳統的古老強大力量在牽引。在抗拒與牽引的糾葛中,憤怒與委屈、諒解與包容,形成兩條繩索。在用力的同時,繩索兩端的人往往滿是傷痕。
我和妳的親子關係一向不錯,也是很多朋友羨慕的。這應是一般人的標準認知,開明母親和孝順女兒的組合。但是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我們如何在屢次拔河中,跌跌撞撞,最後找到了一個平衡點。從小妳是一般人眼中的乖乖女,沒有叛逆的青少年時期,走的是有主見的知性風;而我則是世俗中的好媽媽,全然尊重孩子的選擇,扮演的是民主家長的角色。
直到妳進了一個我全然不熟悉的演藝行業,我們大大小小的拔河之爭,開始起起落落。回想過去,妳的每一步都很艱辛,星海茫茫,稍有不慎可能墜入萬丈深淵。我除了擔心還是擔心,接著妳托著行李離開家到遠方,我怕妳從此失去了方向。臨行前,我仍在做困獸之鬥:「不要勉強!不適應就回來吧!」與其說我貼心,不如說我私心,仍希望妳留在身邊,一個我看得見的地方。
但終究我得收回視線,把它安住在心的深處。就像諸多針對父母提出的三申五令,放手放下,就是其中一戒。就這樣,遠行的小船從家的港灣出發,漸行漸遠,遠到海平面一片空蕩。仍站在岸邊等待的我,只想告訴妳,港灣永遠都在,只要小船累了就回來吧!
晚上,我把家裡的燈全開了,等著妳的手機視訊。我想讓妳看到,雖然妳和姊姊都不在,但我們的家仍是溫暖、明亮,充滿生氣。此時巷口傳來饅頭小販的叫賣聲、狗兒的吠叫聲、垃圾車的匡匡聲,還有機車呼嘯而過的噪音,這些聲音構成了我們繁瑣的日常,好像妳們都在家裡。我關上窗戶,擺上碗筷,室內立刻一片寂靜,但我卻無法聽見自己。
我的視線落在餐桌前的櫃上,妳周歲生日和姐姐的合照,妳戴著滾蕾絲邊的小藍白帽,開心的露出三顆下門牙。這應該是妳小時候笑得最開心的一張,多數的照片妳不是面無表情,就是臭著一張臉。我不知道妳在想什麼,相較於姊姊的多話,妳是個沉默寡言的孩子,好像所有的意見,所有的看法都被姊姊說完了,長大多年後,妳終於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其實妳的童年並不是那麼開心,妳說妳最希望的是,媽媽假日可以帶妳們出去玩。每每回想,我就多出一分自責,當時那個被人生困境包圍的年輕母親,身心交瘁,除平日上班,周末還接了語文教學班,自是忙得焦頭爛耳。
人的懊惱往往在錯過後,有一回妳玩笑的說:「小時候妳忙,不帶我出去玩;現在我也很忙,不帶妳出去玩!」好似一報回一報之態。
孩子,其實妳不一定要帶我去哪兒玩,只要妳回家我就很開心!我既不想當一個情緒綁架的母親,也不想增加妳親情的負擔。雖然偶爾會用試探的口吻詢問妳的空檔,但妳幾乎被工作塞滿了,我不是怕沒人一起出遊,而是怕妳太累,希望妳休息。我可以把自己對妳和姊姊的思念搓成一條繩索,拋在彼岸渡我也渡妳們;我也可以透過視訊看看妳們的胖瘦,重複我那令人厭煩的叮嚀。感謝現代科技,滿足了我或很多父母的關懷。
之前的我,總以人生導師的角色面對妳們。然而隨著妳們的日漸成熟,我們的角色開始有些互換。像是時序的更迭,萬物的消長,我得承認妳們的世代到來了。我只能用欽羨的眼光,看你們對新科技運用自如;我只能拋開自詡的價值觀,裝進一些聞所未聞的新看法。是時代拋棄了我?還是妳們已進化到另一個我不熟悉的世代?總之,我像所有家庭中的長者,開始有「遜位」的認命。
不少人好奇我們母女的相處模式,在因過多的關心而爭執後,我也收斂自己,做一個「懂事」的母親,盡量不去表現過度的關懷。妳曾透露,對媽媽的關心感到極端疲累,雖然妳很愛我。我聽後猛然一驚,突然想起日本作家向田邦子,在講到自己的父親時,那種憤怒又不能怨恨的可憐心情。也是,在妳拍片至深夜疲憊的狀況下,還要應付我的各種追問,想必是件相當耗神的事。然而,我也只能在這種妳工作結束後的片刻,才能偷得一點時間,聽聽妳說話,談談妳的工作外的其他之事。
總之,我的「教養期」已過,進而體認到,現在是我「修養期」的開始。
我會努力克制自己,不在深夜「問事」,讓妳有更多的休息時間。我會盡量自我節制,壓住滿腹的擔憂,讓妳從容自在的伸展。
想起三十多年前在德國,因要上課而把妳托付在幼兒園時,妳那惶恐尖銳的哭聲,穿過時空穿透耳膜,至今仍像把刺心尖刀,讓我心疼。想起上小一時綁著辮子,跑得滿臉通紅奔向我的妳,那時我好快樂。歲月把許多美好的回憶留給了我,彼時的我擁有一個小小的、全部的妳。
今後,我會在遠處關心妳,我也會做個不讓你操心的媽媽。我會有一群好朋友、一些群組可關心;我會努力運動、爬山,我也會去唱歌,自我娛樂。最重要的,我會閱讀、寫作。我會去完成自己年輕時的夢想,不帶一絲的遺憾。誰說不是呢?我的責任已了,今後的時間完全是屬於我自己的,人生才正要開始精彩!
等妳有空了,我們仍可以一起吃個飯,或來趟幾天的旅行,只要妳有需要,我永遠等著妳來約。
這天,接到妳從遠方機場打回的電話:「媽媽,我今天回家,妳想吃什麼?」
掛上電話,我迅速上樓打開妳房間的窗戶通風,立刻查看冰箱的存貨還有哪些,連家具都發出「女兒要回來了!女兒要回來了!」的騷動。
有一天妳會成家,妳將慢慢體會到,家就像一個沉重的行囊,裝著各種酸甜苦辣,也裝著各項爭執和諒解。提著它很累,丟下它很慌。我們珍惜家圓滿的一面,也需面對它破損的一角,像領受一個既讓我們憧憬,也偶讓我們失落的人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