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阿嘎出道10年變了! 「1個關鍵原因」減少說台語頻率

▲這個原因 讓蔡阿嘎減少了說台語的頻率。(圖/鏡週刊提供)

圖文/鏡週刊

對於長期關注蔡阿嘎頻道的觀眾來說,應該都會注意到最近他的發片頻率愈來愈密集。面對記者提問,他表示這也是因應現在YouTube的生態,「創作者愈來愈多,大家發片量都在比多的。」

他進一步解釋,之前頻道可能1個星期就1、2部影片,如果1季有1部能突破百萬觀看數,就覺得相當不錯了。但現在因為創作者實在太多,更新速度也都非常快,「之前像聖結石的日更,現在三原(三原慧悟)也幾乎都在日更,大家都在日更、日更、日更。」因此蔡阿嘎現在也希望能以1、2天發佈一部影片的速度,確保頻道的熱度能夠維持,「現在1、2個禮拜就中1支(百萬觀看數),才有辦法存活在YouTube的平台上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分析後台 從數據找出觀眾喜好

過去蔡阿嘎接受其他媒體採訪時曾提到,他會透過YouTube後台觀察使用者離開影片的時間點,來檢討影片笑點;他表示現在還是維持這個作法。而且因為兒子蔡桃貴出生後,他把過去全部自己處理的剪接工作,部分外包給專業的剪接師,所以他會花更多心思來分析後台數據、觀看網友留言;嘎嫂「二伯」也會一同幫忙分析。

舉例來說,「最近我調整最多的是講台語的頻率。」蔡阿嘎表示以前他滿堅持影片中一定要講台語,「我們這一批30歲的觀眾群,是習慣我講台語的,也喜歡聽台語。」但是他發現,假如他拍一些開箱、吃喝或是挑戰某些事情的影片,喜愛收看的觀眾年齡層較低,「我講台語的時候,那個點擊會比較低。」

「其實也會很掙扎,因為他不就是台語為主的?」觀察到這樣的狀況,二伯表示其實滿為難的,「(假如)突然間又不講,好像有一點違背自己的那種感覺。」後來兩人稍微調整了作法,「變成我是分類型。」蔡阿嘎解釋,如果觀眾是學生族群為主的影片類型,就會以國語為主,「但也沒有說都不講台語啦!就是國語比較多。」假如是成人愛看的類型,「比如說政見,大人在看的東西,台語就會比較多。」

【台灣第一網紅 7之3】這個原因 讓蔡阿嘎減少了說台語的頻率

▲蔡阿嘎透過後台分析數據,不斷地調整影片模式因應時代。(圖/鏡週刊提供)

經營社群 感受到觀眾族群差異

除了YouTube之外,蔡阿嘎目前還有經營Facebookinstagram。粉絲數達170萬的FB專頁早在2010年就已經設立,而IG頁面是在2014啟用,追蹤者將近99萬。當時會經營IG,也是因為IG漸漸受到學生歡迎,「察覺到說大家喜歡用什麼平台之後,就會開始慢慢去經營那一塊。」

至於兩大平台用戶上的年齡差異,他也有深刻的感受。「FB真的是比較老,」他以育兒相關的影片或照片為例,上傳到在FB,「有很多媽媽、爸爸就會分享說:『啊!我小朋友也是!』」但同樣的內容放到IG上,留言大多就只是說好可愛。

又或是分享了潮流的穿搭,IG上可能會一片留言直呼「蔡阿嘎好帥!」;但在FB的回饋往往就相當冷淡。「就是年紀到了,對潮流那種東西,大家就比較沒有什麼反應。」

【台灣第一網紅 7之3】這個原因 讓蔡阿嘎減少了說台語的頻率

▲蔡阿嘎分析IG用戶與臉書粉絲群眾的喜好不同。(圖/鏡週刊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