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震東「處女作沒得獎」今年變評審! 北影「國際新導演」奧山大史三度上台

記者蕭采薇/台北報導

2024第26屆台北電影節於25日晚間舉行國際新導演競賽頒獎典禮,評審團主席定井勇二率領4位評審,將最佳影片及1萬美金獎金頒給突尼西亞裔美國導演瑪瑞亞裘博執導的《屋簷下沒有煙硝》,評審團特別獎則由《我心裡的太陽》奪得,該片同時拿下會外賽台灣導演協會推薦獎與觀眾票選獎。

▲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頒獎典禮,《我心裡的太陽》導演奧山大史《屋簷下沒有煙硝》配樂Peter Venne。(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頒獎典禮,得主與評審團合照,左三為柯震東。(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台北電影節雙競賽之一的國際新導演競賽頒獎典禮舉行,活動也特別邀請演員梁正群擔任主持人。台北電影節主席易智言致詞表示,國際新導演競賽一直是北影很重要的一個單元,是台北跟世界交流的管道,也是對電影未來的探索,囊括地理空間及歷史上的時間,「希望每一位年輕導演在台北留下你們的印記,也能帶走台北給予你們的文化印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國新評審團由《在車上》國際製作製片定井勇二擔任主席,並集結聖賽巴斯提安影展美國與東亞區域選片人林清心、曾以長片《只要我長大》獲北影百萬首獎的導演陳潔瑤、憑《下半場》獲北影最佳導演的張榮吉及去年以首部導演作品《黑的教育》入選國際新導演競賽的柯震東,共五位影人選出獲獎作品。

▲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頒獎典禮,《我心裡的太陽》導演奧山大史《屋簷下沒有煙硝》配樂Peter Venne。(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屋簷下沒有煙硝》由配樂Peter Venne代領。(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國新最大獎「最佳影片」由《屋簷下沒有煙硝》奪得,評審團認為本片以出色且風格強烈的視覺語言,加上成熟的技術與細膩的聲音設計,處理了複雜且層次豐富的家庭故事,「透過鬼魅般的氛圍,具象化如影隨行的心魔,創作者野心十足,是難得且獨特的新導演品。」由配樂師彼得.維內代替導演出席領獎,他表示:「感謝評審及電影節的邀請,可惜導演無法出席,相信她會非常開心也榮耀獲得這個大獎。」

「評審團特別獎」則頒給《我心裡的太陽》,評審讚許本片化繁為簡的故事情節,搭配精美的攝影與構圖,細膩呈現人物情感關係,「無論在畫面、角色、節奏上皆設計周全、完整度高,導演身兼剪接、攝影多職,創造出充滿新鮮感的作品,精準而寫意。」

▲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頒獎典禮,《我心裡的太陽》導演奧山大史《屋簷下沒有煙硝》配樂Peter Venne。(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台灣導演協會代表林書宇(左)與九把刀,將台灣導演協會推薦獎頒給《我心裡的太陽》奧山大史.。(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我心裡的太陽》也抱回與中華民國導演協會合作的台灣導演協會推薦獎,評審們認為奧山大史以影像的力量,不須言語,用鏡頭捕捉出角色細微的情感,對這位新導演的未來發展相當期待。此外,《我心裡的太陽》還高票拿下觀眾票選獎,堪稱今晚大贏家。

▲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頒獎典禮,《我心裡的太陽》導演奧山大史《屋簷下沒有煙硝》配樂Peter Venne。(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奧山大史三度上台。(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導演奧山大史連三度上台,他表示:「這次在北影放映,感受到我的作品能夠被不同國家、文化的觀眾理解,非常期待接下來能夠在台灣正式上映,真的很感動、很感激。」柯震東頒發觀眾票選獎時表示,去年自己以《黑的教育》入圍但最終鎩羽而歸,今年成了評審,看完全部入選作品終於了解為什麼沒得獎,因為每部作品真的都很厲害且優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