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電影節來了!「台北電影獎」、「國際新導演競賽」4月1日報名截止

記者洪文/綜合報導
 
2020第22屆台北電影節公開雙競賽報名資訊,台灣電影競賽主場「台北電影獎」、挖掘全球影壇新銳的「國際新導演競賽」自1月15日開始徵件,4月1日截止,5月中旬公布入選名單,並在6月30日舉行頒獎典禮公布得獎名單。

▲台北電影獎,頒獎人林心如、許瑋甯。(圖/記者林敬旻攝)

▲台北電影獎頒獎人林心如、許瑋甯。(圖/記者林敬旻攝)

台北電影獎作為台灣電影最堅定的支持者,一直以來拔擢本土優秀影像創作者、鼓勵不同題材與表現形式,堅守國片的榮耀。為了因應台灣電影環境的變遷,更全面地鼓勵電影人,台北電影獎自2019年改為入圍制,並增設4項技術獎項,正式獎項共20項。四類別影片「劇情長片」、「紀錄片」、「短片」及「動畫片」皆可角逐各類別最佳影片和演員技術等個人獎項,以及最高榮譽百萬首獎。

 ▲台北電影獎,最佳男主角小戽斗。(圖/記者林敬旻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電影獎最佳男主角小戽斗。(圖/記者林敬旻攝)

去年百萬首獎頒發給黃邦銓導演《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成為台北電影獎自2009年設立短片類別以來,首部勇奪最大獎的短片作品;而兩位從影超過50年的資深演員小戽斗及劉引商分獲影帝與影后,另一位影后由2011年獲頒最佳新演員獎的李亦捷榮膺,更象徵台灣電影傳承的意義。包括最佳男配角獎林鶴軒與最佳女配角獎黃嘉千在內,2019台北電影獎的15個個人獎項中,有11位得獎者是首度獲獎,優秀電影創作者輩出,令人充滿期待。

2020台北電影獎1月15日開放報名,短片與動畫片類於3月16日、劇情長片與紀錄片類則於4月1日報名截止,參賽影片之短片、動畫片完成時間須於2019年3月15日之後,劇情長片、紀錄片完成時間須於2019年4月1日之後,導演須具有中華民國國籍或居留身份,劇情長片必須符合文化部公告修正之「國產電影片及非國產電影片認定基準」之國產電影片。入圍名單預計於5月中旬公布,並在7月11日舉行頒獎典禮公佈得獎名單。


▲台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李亦捷。(圖/記者林敬旻攝)

▲台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李亦捷。(圖/記者林敬旻攝)

國際新導演競賽為台灣唯一針對全球新導演首部及第二部長片所舉辦的國際競賽,關注影像創作者在形式、敘事、題材掌握與美學風格上的潛力,每年引介入選10至12部影片,由5位評審共同選出「最佳影片」、「評審團特別獎」,並設有觀眾票選獎及台灣影評人協會推薦獎。自2005年舉辦以來,國際新導演競賽參賽件數不斷攀升,2019年更有來自全球超過610部影片參與角逐。

眾多享負盛名、在世界影壇上獨樹一格的導演皆曾在國際新導演競賽嶄露頭角,如近期推出由湯姆漢克主演的《知音時間》(A Beautiful Day in the Neighborhood)導演瑪麗艾海勒(Marielle Heller)、2019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評審團大獎《烈火將襲》(Fire Will Come)導演奧利佛勒賽(Oliver Laxe)、2019多倫多影展觀眾票選獎《兔嘲男孩》(Jojo Rabbit)導演塔伊加維迪提(Taika Waititi)等,其初試啼聲的作品就曾入選此一競賽。2019年國際新導演競賽最佳影片得主《蘿莉破壞王》(System Crasher)、入選作品《厭世女傭日記》(The Chambermaid)與《性不性不由你》(Being Impossible)更分別代表德國、墨西哥、委內瑞拉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儼然成為介紹全球新導演的重要窗口。

▲▼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頒獎典禮。(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大餓》榮獲「國際新導演競賽」觀眾票選獎。(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為了選拔出最具潛力、勇於創新的影像作品,國際新導演競賽引進不同文化背景的評審觀點,曾邀請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得主陳英雄、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得主魯本·奧斯倫(Ruben Östlund)、2018坎城影展競賽片《睡著也好醒來也罷》導演濱口竜介(Hamaguchi Ryusuke)、金馬獎導演萬瑪才旦、日本名導山下敦弘(Yamashita Nobuhiro)等擔任評審,共同選拔世界影壇的新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