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金馬獎註定無法讓多數觀眾有感

文/陳樂融

台灣娛樂界有三金獎項。電視和廣播金鐘獎屬頻道主義,當然限本地節目參賽,一般來說除了少數紅到境外的演員及節目,境外觀眾是沒興趣的。

流行和傳藝金曲獎,必須在台灣有產品發行,所以就算大陸歌手專輯來台掛一家發行公司過水,總量也屬少數,從入圍到得獎不至於非台灣地區產品佔據主流。儘管如此,某一年(不過才一屆!)大陸藝人拿獎稍多,綠媒便大做恐嚇文章。

至於電影金馬獎,最容易受政治波及。因為金馬報名資格從寬,只要工作者以華人與華語各種方言為主,便能自由參加,甚至無須在台公開上映。

此所以類似投稿報名的方式,也才讓兩岸三地的優秀作品每年同場廝殺,而很明顯的,台灣商業片或許近年在市場較有斬獲,但適合在影展攻城掠地的作品卻少之又少,此不只在金馬獎如此,在全球影展也早不復N年前優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每金馬獎哪一地區入圍或得獎較多,所謂兩岸三地消長情結,其實跟台灣自訂的參賽標準有關,怨不得參賽者與評審團。


▲第53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主持人陶晶瑩。(圖/金馬執委會提供)

至於這些入圍影片大家熟不熟悉、能不能熟悉,牽扯文化保護主義政策,大陸片進口需抽籤管制(2014年起,大陸電影只要獲得坎城、威尼斯、柏林、奧斯卡影展競賽單元獎項,或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獎者,就不受「每年10部」限制,可直接在台上映),這也不是金馬獎執委會的問題。

為了讓媒體與觀眾有可能熟悉大陸片而全面開放自由買賣,社會準備好了嗎?從立法院到電影界,會不會又有不同意見?

就算能自由進口,某些評審團的愛片很可能在市場不受青睞,不是不被引進,就是戲院一周遊,還是很有可能隔年金馬獎觀眾兩手一攤,說:「這些什麼電影,聽都沒聽過!」歷年很多入圍台片,在黃袍加身前,不也市場遇冷?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但多數入圍片前一年未曾在台上映,直接報名就可能入圍或得獎,的確註定讓金馬獎更像圈內的研討與表揚活動,而沒法像奧斯卡獎那種讓美國多數觀眾表態、甚至有感。這是各方自己得拿捏取捨權衡的。


▲第53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於11/26圓滿落幕。(圖/金馬執委會提供)
●陳樂融
知名創作人、媒體人、策劃人。遊走於作詞家、作家、主持人、編劇、文化評論家、品牌及營銷顧問、人文心靈講師等多種角色。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熱門新聞更多

侯怡君太入戲暴打小三!電視台高層:過頭了 楚宣身上瘀青全忍下

快訊/《大叔》24歲金賽綸身亡!陳屍家中 友人「發現已斷氣」

反骨成員傳訊「Joeman出事安慰下」 咪妃傻眼:跟你一點都不熟

日戀綜高中生情侶離婚了!16歲帶球閃嫁遭唱衰曾放話「不靠父母」

東洋乳神倒立「I級上圍擠壓溢出」! 尺度大到老司機凍末條

金賽綸酒駕遭連罵2年!為生計改名仍被開除 友心痛:長期看精神科

鄧倫復出露臉了!大陸開新帳號被認證「演員」…曾6小時內遭全封殺

韓《英雄聯盟》天才中路殺害女友輕生未遂! 父哭訴:躁鬱症藥害的

金賽綸最後IG動態是「已故好友文彬」 青澀合照惹淚:天上團聚了

鍾明軒宣布「提前解約」經紀公司! 「有沒有收中國錢」親回4字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