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瑞珠
爛片也會有死忠影迷,最有名的例子是,史上公認的最爛導演艾德伍德,伍德拍了一輩子的爛片,但鬼才導演提姆波頓卻很崇拜他,還改編他的一生成為電影。所以,即使全世界都認為你是最爛導演,但可能在你死了十多年後,強尼戴普將會在大銀幕上扮演你,你的一生會被重新解讀。
再加上,好片和爛片實在也很難定論,因為閱讀電影是種融合了客觀條件和主觀認知的過程,觀眾舉凡從生活經驗、歷練到種族、性別甚至性傾向,都可能牽動他們對某部電影的感受能力,因此,假如你的電影被歸類為大爛片實在不用太沮喪,那有可能只是一小群人或整個社會大眾的偏見。
既然電影如此難被定論,也沒有標準可言,為何我們會有個國家政策能決定,哪部電影可以得到輔導金,哪部不行呢?就算是史蒂芬史匹柏也無法保證,他投資的電影都會叫好又叫座,輔導金的評審不管是誰,他們又如何能有慧眼,只根據企劃案就看出,哪部電影會拍得好?哪部片會是大爛片呢?
這樣不公不義的制度,每年卻要浪費上億公帑,而全台灣的民眾竟然還能忍耐這種制度超過20年,爛片年年有,但輔導金最大的問題不在於評審是否識人不明,而在於這種制度本身就很荒謬,但台灣導演覺得飲鳩止渴也無所謂,只要國家願意繼續給錢,不公平的制度也能忍耐,所以全民只能年復一年的忍下去。
我可以理解新銳導演找不到資金,紀錄片和短片較難有人投資,但我不能理解的是,如今的台灣電影竟然是,不管大片小片,一律要跟政府要錢。假如這是部被列入旗艦組的電影,旨在發揮火車頭功效,推動台灣電影的能見度,那這種電影最起碼的要求應該是要有回收成本的能力吧,因此,所謂的旗艦電影應該獲得的是融資,也就是說,這是筆零利率借貸,但最後的部分票房應該要繳回國庫,這樣才符合「旗艦電影」的資格吧。
今年入圍最瞎政府補助的頭號名單是周杰倫的《天台》,這就是所謂的旗艦組電影,他拿了國庫一千兩百萬。我可以舉出《天台》是部劇情乏味老套,演員肢體僵硬,布景俗不可耐…但《天台》是部瞎片並不是他入圍的主因,他入圍的主因是,政府如果需要救助弱勢的國片,我不知道周杰倫從哪個角度看得出來非常「弱勢」,需要國庫這一千兩百萬才能拍電影?但我們國家精挑細選後,就能選出周董。
第二部是《戀戀海灣》。這不是部爛片,而是部通俗流暢平凡無奇的電視電影,公視每集造價一兩百萬的人生劇展可能品質都比這部片好,藝術價值也比較高,但這部片竟然拿了國家八百萬,更誇張的是,輔導金評審們還出面喊冤表示,導演把整個劇本都改了,和當初申請的案子根本完全不同,文化部竟還硬要評審讓他過關。可見文化部缺的不是錢,而是錢太多根本不知道要怎麼花,因此文化部本著寧可濫發的原則,怎麼都得把錢花光。
同樣拿了八百萬輔導金的《花漾》,造價看得出來約是《戀戀海灣》的十倍以上,劇本也有遠大的理想,可惜執行起來慘不忍睹,演員口條之可怕,導演駕馭場面明顯力不從心,讓這部片看起來像場災難。但就是這樣的電影要全民負擔八百萬,你說誰該負責呢?
最後我要提的是,輔導金宗旨在保護本國電影,但我們同時處於一個全球化的年代,國際合拍片才是全球潮流,因此《鋼鐵人3》得找中國演員跑龍套,《變形金剛4》得在香港街頭拍攝,就連盧貝松都到台北來拍片了。
到底甚麼才算是國片呢?因為國片裡的外國人越來越多,而國片保護主義因為背離這樣的時代趨勢,更加顯得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所以,我們現在連外國人演的國片,也符合可領國片輔導金的資格了。
類似的電影今年有兩部,分別是《瑪德2號》和《對面的女孩殺過來》,各得六百萬和五百萬,這兩部的外國人都是主角,分別是黃曉明和黃璐。
我對《瑪德二號》比較有意見的是徐若瑄的角色,從她家的擺設實在看不出她被生活所迫,從她上班總是迷迷糊糊,在家也只會喊累,也看不出她有身兼媽媽和職業婦女的能耐,換言之,這個角色只是很浮面地一直在喊我很忙很累,但導演從來沒有提供一些劇情設計,讓這個角色具像化,最後她又莫名其妙就愛上黃曉明了,有點一頭霧水毫無鋪陳,《瑪德2號》就是這樣一部缺乏功力和火侯的電影,但這也無妨,反正我們對台灣導演也不是很挑。我比較不能理解的只有,中國一線小生黃曉明也需要領台灣政府發的輔導金?文化部怎會需要加徵票房稅呢?明明就是錢多到不知怎麼花吧!
何瑞珠簡介:曾任台北電影節策展人、中時.自由時報影評人。現任中天國際中心召集人、壹周刊影評人。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