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蕭采薇/台北報導
台灣迎來同婚合法化五週年,如今也是亞洲各國性別平權議題最進步開放國家,適逢《孽子》小說問世40週年之際,國家影視聽文化中心17日宣布啟動1986年的同志電影《孽子》數位修復計畫,並邀集當年主創團隊,原著小說作者白先勇、導演虞戡平、演員蘇明明、製片吳功等核心人物再度齊聚一堂。
▲《孽子》原著小說作者白先勇。(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褚明仁表示:「回顧38年前問世的電影《孽子》,堪稱台灣同志電影啟蒙先驅。感謝當時虞導、吳功製片勇敢打破題材禁忌、衝撞電檢制度,送新聞局電檢十餘次、被剪11刀後,才終於以限制級獲准上映,可以想像那個時候的『同性戀電影』是很禁忌的。」
回望《孽子》的衝撞突破,之後歷經李安《囍宴》、蔡明亮《河流》等名導名片前仆後繼創作,到去年結合同婚、冥婚、靈異主題的賣座同志喜劇《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同志議題電影一路由陰暗禁忌走向陽光下的開放轉變,也是今日台灣傲人的多元進步價值演進歷程。
▲《孽子》是台灣第一部同志電影。(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孽子》原著小說借由新公園蓮花池畔一個「只有黑夜,沒有白天」的同性戀王國,反映彼時威權保守時代,同志族群被家庭、學校與社會、國家放逐的邊緣處境。在保守年代不畏輿論眼光書寫同志題材小說,對白先勇老師來說是創作者「忠於自己」的本心,他分享:「文學寫的不外乎是人性人情。文學家對自己應該百分之百的誠實,我寫《孽子》不是關乎讀者的反應、社會的反應,我只是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
▲《孽子》原著小說作者白先勇、導演虞戡平、演員蘇明明、製片吳功等人再聚一堂。。(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定居美國多年的白先勇也分享,台灣的同運發展十分特殊,是由文學、戲劇等軟實力開始,不像美國是以激進的運動、衝突為路線。導演虞戡平拍攝的故事背景,就是台灣解嚴前一年,整個社會能量瀕臨爆發前,一股蓄勢待發的不安與騷動。包括台北新公園(二二八和平公園)等知名地標,和群眾能量、追求自由的蠢蠢欲動氛圍。
▲褚明仁分享《孽子》當年送新聞局電檢十餘次、被剪11刀後,才終於以限制級獲准上映。。(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導演虞戡平回憶:「今天興奮的不只是電影數位修復重映,還有看到我們的社會幾十年時間的改變。從我剛開始要籌備這部片子,大家對同性戀議題是閉口不談的,重要的力量來自我不怕死的勇氣,還有白老師願意授權劇本、吳功鼎力相助。」
▲《孽子》製片吳功透露,當年開拍時由於是同志電影,新公園還不准劇組取景。(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吳功製片則說,「那時候一起看了白老師的《孽子》原著小說,覺得非常好看!當年我們也不會對同性戀題材有什麼排斥,沒想到新公園不准我們拍攝,但現在新公園也打來說要典藏《孽子》。」現場笑聲一片,也感動時間的確已經改變多元性別的議題風氣。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