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欣容/台北報導
吳慷仁主演影集《模仿犯》上線後引來討論,推理、懸疑的題材本就夠吸引人,加上血腥的逼真畫面,以及背後探討的新聞真相,讓人一追就停不下來,4點透析兇手身分以及本劇想傳遞的最大意義。
▲資深金獎影帝陳博正在《模仿犯》為戲犧牲學狗爬 。(圖/Netflix提供)
1.發現兇手的關鍵
劇中陳博正的孫女被殺害,曾收到兇手電話的他,向檢察官吳慷仁透露,兇手在電話中的聲音,和節目上call in進去的聲音感覺不是同一人,這才讓吳慷仁起了疑心。
▲林心如飾當家主播。(圖/Netflix提供)
2.林心如預告兇手
飾演主播的林心如在節目上接到兇手call in,不畏被兇手威脅,反而向他喊話,「你是不是想被關注沒其他本事,生活中也是沒人在意的無名小卒吧。」台詞暗指兇手想要舞台,過度放大自我,期待被重視,是典型的自戀型人格。
3.發便當不手軟
劇中李亦捷、曹芯瑜、陸夏、邱偲琹等新生代女星飾演連續殺人案的受害者,痛苦的嘶吼,被懸吊虐打、悶住口鼻的殘忍畫面,讓觀眾想看又不敢看,不僅如此還有斷掌、斷頭的畫面更是逼真,就連主演死狀都很淒慘,共犯范少勳最後開著車載夏騰宏衝下山谷,范少勳的身體被一根樹幹插入,柯佳嬿也墜樓,林心如被煙灰缸砸死等。
▲柯佳嬿弟弟被誤會是兇手。(圖/Netflix提供)
4.媒體是共犯?
最後在揭發兇手就是姚淳耀飾演的陳和平時,他的自白說到,「新聞曾代表真相,但其實只是一場場真人秀,每個舞台都是由觀眾的慾望創造出來的,有觀眾表演者才有存在價值。」
柯佳嬿劇中弟弟夏騰宏過世,在公祭上,受害家屬衝到現場,把他的靈堂掃掉,她當眾被賞了一巴掌,此時畫面定格,配上攝影機的喀喳聲,以及後來她在節目上的畫面,所有鏡頭都對著她,反應了90年代後期,媒體興盛,為了收視率,往往吸睛題材比真相更重要,「新聞」就像一場場真人秀,閱聽眾的胃口越大,媒體就得餵養更嗜血的內容。
而林心如飾演的「雅慈姐」在做新聞上中立客觀、講求真實,我想她不僅是一個角色,而是提醒新聞媒體,在資訊爆炸的世代中「第四權」的核心價值。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