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俞涵自嘲被歷史報復 「無限投胎」50年代

文/電癮好選喆

《流麻溝十五號》為台灣首部以描述「女性政治受難者」的紀實電影,金鐘得主連俞涵、 演員余佩真及導演周美玲在受訪時,爆出原來劇組裡有工作人員的家屬正是當年流麻溝事件的真實受難者,這個秘密隱藏了四、五十年都不敢說,直到電影曝光才敢透露,讓兩位女主角驚呼「我們到現在才知道!」。

▲▼《流麻溝十五號》劇照。 (圖/湠臺灣電影提供)

▲《流麻溝十五號》劇照。 (圖/湠臺灣電影提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導演周美玲在接受《電癮好選喆》主持人簡立喆專訪時大爆料說,劇組裡的收音師以及飾演分隊長的演員家屬正是當年流麻溝的受害者。其中飾演分隊長的演員楊鎮,在為拍戲做準備時與奶奶分享角色和戲服照,才知道奶奶曾被帶到綠島關押,劇照讓奶奶回憶起隱藏半世紀的內心秘密,當時的思想犯被禁止談及此事,所以即便是自家人,奶奶先前也隻字未提。

兩位女主角連俞涵和余佩真聽見此事大感驚訝,並感嘆如果不是《流麻溝十五號》這部電影的問世,也許很多受難者只能將這段過去埋藏在心中。

▲▼▲演員余佩真 (左)、連俞涵(右)、導演周美玲(中)接受《電癮好選喆》頻道訪問。(攝影/鄭安琪)

▲演員余佩真 (左)、連俞涵(右)、導演周美玲(中)接受《電癮好選喆》頻道訪問。(攝影/鄭安琪)

被問到如何為角色做事前功課,飾演山東煙台人的連俞涵表示,自己特意去找山東人學習講話腔調,學會的第一句話是「吃飯」,更笑著說「尋找過程看到用山東命名的店,老闆卻講著一口流利的閩南語」,所以在找口音參考對象時困難重重,甚至為此加入山東同鄉會,和長輩們一起爬山,只為了偷學山東腔對話的口音。

余佩真則分享自己每天早起練習發聲,以改變說話的共鳴使角色更加傳神,更坦言「台灣國語比日文還要難。」,因為各地鄉音都不同。

除了學習語言,兩位女主角也參觀和參考了大量人權博物館的紀錄片,為讓角色下了不少工夫。尤其連俞涵從《一把青》、《茶金》到這次的《流麻溝十五號》,演出背景都是1950年代,她笑說:「只是用不同身分回去,這段歷史我等於親身經歷,十分有感。」,並期望觀眾透過這部電影喚醒對彼此的理解,珍惜我們現在擁有的自由。

▲▼中正紀念堂展出流麻溝相關作品《自由的靈魂v.s獨裁者》。(攝影/鄭安琪)

▲中正紀念堂展出流麻溝相關作品《自由的靈魂v.s獨裁者》。(攝影/鄭安琪)

《流麻溝十五號》描述195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政府對三位不同身分的女性進行「思想再教育」的真實故事,改編自曹欽榮的《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為了完整重現當時的時空背景與真實情感,製作團隊花費超過一年的時間調查研究史實場景、訪談受難者家屬和作者曹欽榮等等。

由於拍攝成本相對高加上題材敏感,出品人姚文智於挖貝平台和電影網站發起群眾募資計畫,成功募集超過1200萬元,榮登2022年電影類集資冠軍。《流麻溝十五號》現於全台熱映中。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