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影品/品質藏在細節裡!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真實還原新聞業

鳴影品 鳴影品

影評人、資深電影媒體工作者,採訪過坎城、威尼斯、釜山、大阪、羅馬等國際..

文/鳴影品

很久沒有急迫著等看一部台灣電視劇,不只是好不好看而已,這是會讓人激動的一齣戲。

《我們與惡的距離》以「無差別殺人案」為開端,賈靜雯飾演的新聞台主管,兒子就在此慘案中喪生。這個對立反差的戲劇勾子設計強而有力。

▲▼賈靜雯《我們與惡的距離》靠酒精麻痺喪子之痛             。(圖/公視提供)

▲賈靜雯在《我們與惡的距離》飾演新聞台主管。(圖/公視提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要盡可能描述一樁「無差別殺人案」的全貌,除了加害者與被害者本身,兇手的家人和被害者家人;在現今社會,無法避開必定摻入其中的網路亂象和媒體採訪報導。若要加深廣度,替兇手辯護的律師、精神科醫生、甚至被視為可能犯罪的其他社會邊緣分子,都是必須的人物牽連。

《誰先愛上他的》編劇呂蒔媛拿過2座金鐘獎最佳編劇,這一回她的命題企圖很大很沉;她編構的多條故事線,在導演林君陽團隊緊密錯落地縫合下,張力起伏。

▲《我們與惡的距離》編劇呂蒔媛。(圖/公視提供)

▲《我們與惡的距離》編劇呂蒔媛。(圖/公視提供)

很多戲都曾經描述到社會事件,於是該出現媒體採訪報導的情節;但過去台灣戲劇中,常隨便架構這些場景,譬如看到受訪者被記者圍堵,記者人數都小貓兩三隻,攝影機和相機看來很兩光,連記者也穿的怪;SNG現場像在湊數,完全不如真實新聞現場。

▲▼ 公視《我們與惡的距離》賈靜雯與溫昇豪詮釋受害者家屬神情悲痛 。(圖/公視提供)

▲《我們與惡的距離》劇照。(圖/公視提供,以下皆同)

或許我自己擔任過10數年記者,特別會注意戲劇中呈現的媒體作業狀況。《與惡》夠講究,搶先看到前2集時,我認同那場吳慷仁走出法院被記者包圍的陣仗,還有民眾衝過去丟雞蛋後,現場記者接下來該有的反應。另一場幼稚園被精神病患闖入挾持的戲,滿滿的SNG連線、擁擠的電子攝影機和平面相機數量,加上警力和圍觀民眾;那才叫做有模有樣。

劇中,兇手的妹妹正好是賈靜雯所在新聞台的新進編輯,但初期還沒人知道她的真實身分。因為突發狀況臨時幫忙on新聞,時間壓縮,必須刪除一條已排定的新聞,她機智地講出該抽掉早上播過的某則「通稿」。這2個字對媒體很熟悉,但也沒什麼戲提過,意即所有各式媒體都會收到的一般訊息新聞,不是記者自己跑來的獨家,不厲害。

▲▼ 公視《我們與惡的距離》賈靜雯與溫昇豪詮釋受害者家屬神情悲痛 。(圖/公視提供)

品質藏在細節裡。也許有觀眾覺得無關故事主軸,無所謂;但《與惡》就是講究到新聞台內作業都相對真實。戲裡有記者抱怨「一天要跑三條新聞,還要處理突然新聞」,這一點罕見在戲被提點出來。賈靜雯扳著冷默機車臉罵下屬「這標題太弱了,重下」、「所以你要全部照抄周刊今天寫過的內容嗎」,這真的是程度差的記者會幹的事。高層要追收視率、衝點閱率,那新聞要不要先查證?別家已經先報了,你還沒有,輸了,趕快跟進播了再說!這就是大眾嘲諷媒體的內情。

▲▼賈靜雯《我們與惡的距離》靠酒精麻痺喪子之痛             。(圖/公視提供)

劇中,2年前一場戲院槍殺案造成9人死亡,賈靜雯的兒子喪生其中,她掌管新聞台,她老公溫昇豪則是新媒體的創辦人;這確實是媒體界會看到的夫妻組合。那場意外驟變使他們夫妻漸行漸遠。兇手父母檢場、謝瓊煖原本經營麵店,在內、外高壓及砲轟下,他們被迫消失於世人眼前;吳慷仁飾演兇手的辯護律師,這工作固然沒人想做,身為法扶律師就接了吧,畢竟他更想達到的是,藉由透析兇手心理才能避免下個慘劇。

▲▼賈靜雯《我們與惡的距離》靠酒精麻痺喪子之痛             。(圖/公視提供)

難得的是,這齣戲幾乎所有演員的表演都非常在狀況內。賈靜雯很久沒挑樑主演台灣電視劇了,她飾演這角色有個優勢,她咬字發音字正腔圓,符合電視新聞人的基本特色,尤其媒體主管處理新聞久了,常見的過度冷冽以致嚴厲無情,甚至不耐煩又果決跋扈,她掌握到位。

▲《我們與惡的距離》賈靜雯劇中兒子被無差別殺人意外而死,溫昇豪飾演先生,吳慷仁法扶律師。(圖/公視提供)

吳慷仁和溫昇豪總是令人放心。吳慷仁在這角色轉換另一種樸實的傻硬,溫昇豪則浸入悲情漩渦裡堅毅著,他們像戲裡的支柱,讓賈靜雯可以恣意地爆炸。24歲金鐘新演員得主陳妤再一次令人讚賞,她跟媽媽謝瓊煖一場罪惡感揮之不去的對手戲,2人都戴口罩,同時激盪悲悽渲染力,是為眼神會演戲。林哲熹釋放陰沉詭異的憤世既俗感,在前段負責掀起一陣不安。洪都拉斯的老僧入定、曾沛慈的從容自然,編導們將主角群調整到很整齊的戰鬥位置,這是看戲不分心的一大要素。

《我們與惡的距離》無論是觀影感,或是許久不見如此沉重且深究的社會題材被建構得引人入勝,一集再一集,會想追看下去。未完,急待續。


鳴影品

影評人、資深電影媒體工作者,採訪過坎城、威尼斯、釜山、大阪、羅馬等國際影展。曾參與娛樂整合行銷、電影選角顧問;影評、劇評發表於臉書粉專「鳴影品」,並散見GQ、奇摩等平台。著有《如果沒有見過地獄你會相信世界上真的有永遠》現代詩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