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紹宇
(圖/彭紹宇授權提供)
連假結束前,我和一位韓國朋友在台中見了面,他是我去年在首爾一間guesthouse認識的朋友,和大多數韓國人不同的是,他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因此對韓文初學者而言的我,是個難得能深入溝通的韓國朋友。
雖然年齡比我大上好幾歲,我們對話起來卻像是同齡人,倫理階級森嚴的韓國,就算只年長一兩年,雖然在台灣仍算平輩,但若在韓國則所有用詞和稱呼都變得不同。說實話我並不喜歡這樣發展過頭的文化,總讓兩人間的距離因年齡差而事先衡量了。因此年齡差上幾年的我們如同輩般互動,在韓國其實並不常見,記得認識不久時,當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沒有注意這點時,我曾問他:「我沒有叫你형(哥,男生對年齡較長的男生尊稱)是可以的嗎?
他回了我一句:「沒關係的!」
(圖/彭紹宇授權提供)
那天,我和他約在一家春水堂,鮮少有外國人能抵抗台灣珍奶的魅力,我向他介紹這裡是珍奶的發源地,他得知後也嘖嘖稱奇,急忙攤開菜單仔細端詳,那晚他總共喝了三大杯珍珠奶茶,這回換我嘖嘖稱奇。這是我們相隔半年多來的聚會,當時我在韓國當背包客時認識他,但短暫在首爾停留後便前往全州,回台灣之後即使沒有再見面,也都一直保持著聯繫,更新著彼此的生活。
對音樂很有抱負的他,多年前曾參加過一檔風靡全韓國的選秀節目,也成功晉級到後面關卡,但當時為顧及課業而放棄了這個機會。即便如此,他仍持續創作音樂、錄COVER,從他傳給我的音檔作品都可以聽得出才華。這也是為什麼當我知道,他是個不折不扣的理科生時,感到非常意外,只不過出身工程科系的他,卻對這份專業不感興趣,反而希望繼續往音樂領域邁進。
然而要在競爭激烈的韓國出頭談何容易,尤其音樂產業更是如此。我問他未來想到怎樣的公司工作,他僅堅定地跟我說:「我一定要進大企業。」就連他的哥哥也都是在韓國的現代公司上班,為何韓國人這麼熱衷於大企業?因為進入後不僅薪水翻漲,也相當於保證了自己一生的福利與安穩,在親朋好友之間更是抬得起頭,因此許多韓國年輕人的職涯大業,便是躋身大企業員工,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創業夢,你甚至可以說這樣的人生目標似乎有些卑微,但這難度卻不是常人所能想像。
(圖/彭紹宇授權提供)
這段時間我們分隔台韓兩地,我讀書之外準備韓文檢定,他則進行著五、六家企業的求職,每家公司的篩選過程都不同,但相同點是都有好幾個關卡,除了筆試科目包含數學、物理等等,語言方面,日文與中文也都有公司列入考試範圍內;再者,過了筆試這關後,還有好幾輪的面談等著求職者,累積起來常常是每週好幾天的疲勞轟炸。
那段時間傳來的訊息,常常都是壞消息,接連被數家公司拒絕後,我也為他感到惋惜,他絕對算得上是能力優質的人,只不過可能因為缺少SKY大學(首爾、高麗、延世)的文憑,讓他在學歷這關就先輸在起跑點。而那段時間的我開始著手韓國專欄和持續書寫電影影評,許多關於韓國的理解都詢問過他的看法,同時也一直掛念著他的近況。
(圖/彭紹宇授權提供)
直到某一天,我的手機傳來「Bro, I made it!」──他錄取了,而且是一家大企業。
「工作狀況還好嗎?」我問,他喝了一口茶,從包包中拿了一張名片給我,上頭大大的企業LOGO,那是多少韓國年輕人夢想鑲在自己名字旁的裝飾。不過他面有難色地看著我,「工作本身我是喜歡的,但環境讓我很不舒服。」
韓國的辦公文化一向極為重視群體,簡單來說,每個同事都像是家人一樣緊緊相依,它所導致的副作用就是──吃午餐要全部人一起去吃,下班要等到老闆走了之後才能離開,週五晚上可能還要續攤,大家一起喝杯燒酒直到滿臉通紅,或是在練歌房(노래방)聲嘶力竭地飆上幾首,也許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大家的心是緊緊相依的,雖然如此向心力可能確實有幫助,但以壓縮個人空間來換取,使維繫情感與社交成為工作外的另一項重擔,而且因為是私人企業,工時較難受到政府管控,即便沒有加班費,也沒有人敢站出來糾正公司,原因很簡單,這個位置得來不易,你不要,有千千萬萬個韓國人搶破頭想取代你的位置。
▲韓國人下班後經常喝酒聚餐。(圖/翻攝自無限挑戰官網)
除此之外,他提到政府對大企業抽的稅增高不少,這也是由於文在寅政府已不再那麼支持韓國財閥,其實這個風氣已不新奇,朴槿惠當政時期就曾說要擺脫財閥治國,也鼓勵青年創業的風氣,但成效未顯,不但沒有控制財閥過重的發展占比,進入大企業工作仍是短期很難改變的價值觀。前任總統沒有解決的老問題,自然也成為文在寅政府主要的棘手問題,而這個計畫顯然正在進行中。
▲在韓國還是有進入大企業才是成功的刻板印象。(圖/翻攝自無限挑戰官網)
見面當天正好是朴槿惠一審宣判的隔日,我們聊到韓國政治,其中包括從今年二月的平昌冬奧,到四月即將到來的兩韓高峰會,南北韓發展速度近期快得驚人,他也認為就連韓國人自己也不清楚這是不是好事,但若從民調來看,「保持現狀」是最多人支持的方案。
總是夾在列強角力之間的韓國,雖然是自己家的事,卻無可避免淪為國際強權的權力遊戲,或許對他們來說,最好的方案不在統一或繼續分裂,而是由韓國人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因為不確定往左或往右走會變什麼模樣,所以寧願選擇所有方案的最大公約──先停在原地,之後再看著辦吧。我不免想起兩岸關係,不免想起許多因困惑而起的故事。不只年輕人在找自己的定位,整個國家亦然,整個民族更是。
▲韓劇《未生》反映了韓國職場現況。(圖/翻攝自《未生》官網)
夜色正盛,初春的月亮高高懸掛,離深夜還有點時間,我們走入國家歌劇院,燈光打在弧線的建築外型,顯得有點超脫現實。走進裡頭,看見陳列滿桌的精美手工藝品,以及充滿文青風的咖啡廳,「你之後應該要帶女朋友再來的。」我笑說,這樣的氣氛正好。他也笑了,「每天早上6點出門、深夜10點才到家,哪來的時間?」
隔天,他搭乘早班班機飛回首爾,短暫逃離一個周末之後,我們都得重新面對那個稱不上是期待的生活,「下次見面,希望我們都能更好。」這是我們能夠給予彼此最棒的祝福。
▲《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也演過韓國職場喝酒聚餐文化。(圖/翻攝自JTBC官網)
不只更好,希望我們未來都能成為,那位有能力經常請吃飯的帥氣哥哥,如同那些純愛韓劇一樣,儘管美好到失了真,但總會有一點點,就算只有某個瞬間也好,我們還是願意相信它是可能發生的。
彭紹宇
1997年出生,政大外交系學生,從娛樂、戲劇、社會與各種觀察視角,與你們分享任何不該錯過的韓國大小事,現自學韓文中,致力守護心中的小行星。看更多請至部落格【彭紹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