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彈」團長童志偉玩音樂20年 玩成經紀人!

記者林淑娟/台北報導

1995年成軍的「亂彈」樂團,曾獲兩次金曲獎,雖已物換星移,成員不再是當年的原創組合,但外號「童子雞」的團長兼鼓手童志偉,近年依然與亂彈阿翔在各地演唱,堅持「不轉行」、多元發展的他,今年還創立「兔耳創意」當老闆,繼續在台灣尋找值得代表台灣的音樂,並簽下DJ Code成了「經紀人」!

▲亂彈團長兼鼓手童志偉(左),與DJ Code。(圖/兔耳創意)

童志偉接受《ETtoday東森新聞雲》訪問時說,台灣流行音樂人才一個個走往大陸發展,那裡市場大、人才需求度高、資金也更充裕,但畢竟台灣才是華語流行音樂的基地與先鋒,台灣的流行音樂依然比中國大陸前進,所以我們不能繼續停滯不前,很多音樂人轉行做生意、離開這圈圈,「但我不是,希望還能繼續玩音樂,我依然對台灣的流行音樂發展充滿信心,只要我們都不要忘記,隨時問著自己『我是誰』,台灣的流行音樂將永不熄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童志偉也建議單飛的亂彈阿翔:「我覺得現在的他應該找回過去創作的風格,一種屬於自己家鄉的音樂,那是不需要學習,自然發於血液與土地的情感和味道,因為現在做通俗流行音樂的人真的太多了。」

他說,「你聽亂彈的《良心》、《走馬燈》,聽我們翻唱《卜卦調》,你會聽到歌仔戲、想到布袋戲,那就是台灣的聲音、土地的味道,沒有日本味、沒有西洋風,就是台灣」。他認為做音樂、玩音樂,總要能聽得到自己血液和土地的聲音,並透露曾在演場會上打著《雨夜花》這首歌時,感動得熱淚盈眶,那是一種發自於自己血液的聲音,是只有台灣才有的,這些東西在外國人面前演奏時會讓你感到驕傲,「做音樂是一種思想,它不是只在那學外國人唱RAP、搞搖滾而已。」

▲亂彈團長兼鼓手童志偉(左),與DJ Code。(圖/兔耳創意)

談起旗下第一個藝人Code,童志偉說,第一次聽到Code的音樂,就讓他聽到骨子裡的血液,「它是和我們融合在一起的,我要努力找的就是這些屬於自己的音樂」。Code做的是電子音樂,卻融合了中西音樂的觸感與冥想,「我可以很大膽地說,他做的就是台灣的電子音樂。」

他最近還引進中國大陸的實驗電子音樂先鋒「FM3」樂團,本周六將在公館水岸廣場的Pipe Live Music,與Code上演一場「對弈之舞」演出,這場表演要讓台灣與大陸的前衛電子音樂,在同一個場域中,如下棋般下音樂,利用電子音樂創造出的冥想與空靈,彼此溝通、對話,進而激盪與融合出屬於這個場域特殊的環境音樂。

1995年童志偉與陳泰翔組成「亂彈」樂團,1997年推出第一張專輯《希望》,獲得1998年金曲獎最佳演唱組獎。1999年推出同名專輯《亂彈》,獲2000年金曲獎最佳演唱團體獎。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