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睿慈/台北報導
療癒系作家朴海英曾寫出《又,吳海英》、《我的大叔》、《我的出走日記》等夯劇,她近期受邀擔任第57屆金鐘獎頒獎嘉賓,20日於台北舉辦講座,與金鐘編劇徐譽庭、金鐘導演陳慧翎分享寫作心得,場上談到台灣、南韓編劇生態的差異,朴海英曾在凌晨4點接到導演的電話,徐譽庭卻是等到導演都拍完了,打開電視才發現劇本被拍錯,南韓編劇與導演之間能夠完善溝通,令徐譽庭直呼好羨慕!
▲導演陳慧翎、編劇朴海英、徐譽庭齊聚一堂。(圖/三立提供)
朴海英筆下的《我的出走日記》角色厭世又充滿疲憊感,仍然可以讓觀眾在黑暗之中看到一絲絲微光,被譽為上班族的「解藥」,她解釋:「是否要療癒觀眾,我從來沒有這種想法。」她的戲劇之所以會有那麼多「通勤」戲份,她透露自己其實不住在首爾,40年來都住在京畿道,因此通勤對她來說也是日常。
▲編劇朴海英心中認為的「解放」就是要寬容對自己。(圖/三立提供)
《我的出走日記》劇本寫了約3、4年,她當時沒有料想到全世界會爆發新冠肺炎,通常在執筆一部劇以前,她會先專注於聆聽自己的心聲、現階段渴望的是什麼?會企劃該劇的主因,是她正在思考,「人究竟為何會這麼疲憊呢?原因在於各種關係、男女關係,男女關係、上司關係、朋友關係,又或者在短暫搭計程車與司機對話的關係,我們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又這麼剛好出現新冠肺炎,在關係受到影響的狀態下,觀眾可能因此獲得慰藉了。」
《我的出走日記》韓文原意為「我的解放日記」,針對「解放」一詞,導演陳慧翎丟出一個探討性的問題,究竟解放的含義是什麼呢?朴海英思考數秒才開口:「我想應該是寬待吧,對自己寬待,就像女主角所說的『所有男人都丟下我離開,所以我沒有價值了』,那就是無法對自己寬待,所以我想解放應該就是寬待。」
▲朴海英凌晨4點還會接到導演的電話詢問意見,徐譽庭直呼好羨慕。(圖/三立提供)
朴海英也分享,編劇與導演在拍攝時經常需要「雙向溝通」,對方會詢問她是否要刪減畫面或更改內容,例如《我的大叔》拍攝時,她經常在凌晨4點接到導演的電話,問她腦海裡的畫面究竟是如何呈現,如果意見出現分歧,就會選出導演或照明導演或工作人員之間最好的意見,這點編劇徐譽庭大喊羨慕,她豪爽地爆料「我經常打開電視才發現『蛤,導演拍錯了』,這也是我跳下去當導演跟製作人的原因。」
▲▼演員楊謹華、陳庭妮現身觀眾席。(圖/三立提供)
朴海英的戲劇廣受台灣粉絲喜愛,在場也有粉絲提問,未來是否會有跨國合作?她誠實回答:「我個人呢,是抱著有點負面的看法,藝術家所寫出的文字,要用他所屬國家的話以及文字,才能表達出那個意思,就像是台灣演員才能說出中文那個語感的意思相同,所以我不太偏好跨國合作。」徐譽庭也頗有感觸分享:「就像是彼岸曾經有找我寫劇,雖然那個金額都很龐大,但我越寫會越心虛,因為我覺得要在那裡生活個一年半載才能寫出來,所以最後都寫不下去。」長達3個小時的講座收穫良多,就連演員楊謹華、陳庭妮都罕見現身、坐在觀眾席認真聆聽這段分享。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