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鏡週刊
因為電影《為你寫詩》賠光積蓄,去年吳克群加盟新的唱片公司,他自己都覺得好笑的是⋯「我進唱片公司的第一件事,是跟大家說,這張專輯不是最重要的,音樂也不是最重要的,去傾聽別人的心聲,他們的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後悔與失敗紛至沓來時,吳克群終得對命運低頭,逼自己去想,他人生中到底什麼最重要。(圖/鏡週刊)
這樣迂迴一個走遠路的人。從甲地到乙地,求的不是最快速度,可能比較像是一個跑馬拉松的人,他更在意過程,往往要在抽筋、疼痛、喪志過後,才能體驗到腦內啡衝上來的快樂。這些痛,是自己選擇的,而它的附加價值的確是痛快。
拍電影失利,吳克群人生被擠壓重組,不再覺得自己身處鬥獸場,獸因而不再是獸。「拍電影真正死過一次,才發現,原來這世界那麼大,還有那麼多東西,我寫的東西實在太渺小了。我們把自己想得太重要了,把自己想像成是一頭野獸,在鬥獸場裡爭鬥。沒有,其實它是個花園。」他說起己身之上的迂迴轉折,顯得有點倔強。其實花園亦可能是另一種框架,但它只有更加機警,形體愈加隱晦。
經驗主義者相信,你所會的起源於自身經驗,身體經驗過了,心靈才能跟著理解它。成名也像一層厚襪子,雙足深陷軟棉,舒服的同時,卻無法感受到腳趾張開著、抓住地面的支撐力道。
▲一直都有穩定戀情的吳克群說,一個驚喜的片刻,可以永恆存於心底。「所以要試著去製造那些片刻。」(圖/鏡週刊)
曾經窮到只剩25元後走紅,又把積蓄投入電影失利。在這世俗定義的失敗過後,吳克群更理解自己,因為急切,也因為必須。這幾年,他腳下的地再硬不過。
他和現實磨擦,也和別人的故事磨擦,《你說我聽著呢》,是吳克群新專輯的名稱,也是他進行中的社會影音小說計畫。他被故事啟發,也在故事碎片的鏡子裡看到自己的故事。
▲訪問林書豪,吳克群關心的不是彪炳戰績,而是林書豪受過多少傷。(圖/何樂音樂提供)
他甚至在這些故事中探討了自卑。而吳克群自卑嗎?他笑著回應:「我從一開始那麼偏執的要追所謂的成功,當然就是因為自卑啊!起初我覺得,是不會寫歌然後失敗,我要會寫歌,要能表達,我要很酷很厲害⋯可是這些東西侷限了我自己,這其實就是一種自卑。」
造型:陳慧明 服裝:FEND、Dior 場地提供:Switch Space
【更多鏡週刊報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