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紹宇
Netflix自製網劇《性愛自修室》(Sex Education)自1月開播以來,在社群媒體上掀起一波討論度,這部名字讓人有點卻步的英劇,除了在IMDb獲得8.5高分,也在爛番茄上獲得91%的高新鮮度。
看似是一部寫著大大十八禁的校園喜劇,其實想探討的不僅於此,尺度雖然大膽,在首集開始幾分鐘便有男女性愛場面,卻沒有使戲劇模糊焦點,反而以輕鬆詼諧的敘事手法,時而夾雜嚴肅議題,藉由不同個案彷彿也讓觀眾走入那間「性愛診療室」。
在學校裡不怎麼起眼也不想獲得注目的壁花男孩Otis(Asa Butterfield飾),他的母親(Gillian Anderson飾)是位出過書的性愛診療師,從小耳濡目染之下,Otis對於性擁有比同儕更深入的理解,儘管他還是個連手淫都不會的處男。
唯一知道這件事的人是他在學校最好的朋友Eric(Ncuti Gatwa飾),Eric是個眾所皆知的出櫃男同志,來自一個黑人移民後裔家庭,總是繽紛的穿著表現了他的樂觀與外放,然而自信外表之下,其實是在校園被恐同者霸凌,在家庭也被亟欲融入社會的父親所不理解。
一切契機來自一位外型高冷兇悍的女學生Maeve(Emma Mackey飾),在校園中流傳許多關於性方面不堪入耳的謠言,因為Maeve嗅到「性愛診療室」的商機,讓看似不同世界的幾個人走入彼此的生活當中。
「大家滿腦子都是性愛的事,計畫性愛的事,或正享受其中。」
在費洛蒙高漲的高中校園,這些少男少女對於性的認知仍不完全成熟,然而這些性事不只在東方被視為禁忌,在西方也是個令人羞於啟齒的領域。保險套的戴法、男女性器官的名稱,這些課堂上儘管有教的知識,多數時候淪於交差了事。
然而在性教育的世界裡,有更多東西是我們在課本中找不到答案的,那些所謂「等你長大後就會自然瞭解」的事是什麼,青少年沒有這樣一個性愛診療室,他們只能從網路上找到或對或錯的答案。
雖然調性是喜劇,《性愛自修室》處理的性議題廣度與深度是很令人欣賞的,對於還沒發生性關係的焦慮,或是無法享受一段性愛過程,以及從性愛的角度解讀友情與愛情的微妙差異。
當然很大部分探討性傾向與自我認同,劇裡出現不同樣貌的男同志、女同志,都存在著壓抑情感的共同寫照,也不避諱地描述家庭關係對成長的影響,與家長嘗試介入子女私領域的那條難以捉摸的界線。
這部戲劇告訴我們性愛並不可恥,每個人都該找到能讓自我感到愉悅的方式,卻也同時告誡我們,性愛伴隨著責任,不僅僅是男歡女愛,一段逾越道德的性愛可能會造成親人永久的傷疤,而那場年輕媽媽們的墮胎戲,更讓我們知道,一旦沒有好好重視或保護自己,性愛也能是包裹著糖衣的毒藥。
大多數的我們都不夠了解自己的身體,甚至演變成不喜歡自己的身體,因為父權思想、社會結構或單純沒有機會接觸而導致的恐懼,這不僅僅是青少年專屬的煩惱,將性的外衣脫去,何嘗不也是一段理解自我的過程。
我們會發現,性的問題最終都得訴諸內心,只是社會讓我們覺得討論性慾是可恥的,因此大多數人都選擇不說,儘管它是如此切身。
被稱為性愛診療師的Otis其實也沒有多麼高深的道理,他只是不斷地傾聽,然後教會我們如何與自己的身體和解,正因沒有傾聽,何來溝通?
然而傾聽容易嗎,一點也不,正如去年的公投結果或許就告訴我們,台灣社會依然還處於泥淖當中,默許對於性教育的噤聲將延續社會對性議題的逃避,霸凌將更無法避免,對性愛的錯誤觀念也將無從修正,自我認同的冤枉路也得一走再走。
我們要的不只是這樣一間「性愛診療室」,而是一套真正成熟且涵蓋任何面向的「Sex Education」(性教育)。
●彭紹宇:
政大外交系學生,現為自由影評人,認為電影傳達生活的本質,也是生命的延續,因為從電影得到許多,也希望介紹好電影給更多人。在各大媒體都曾發表文章,目前於ETtoday韓娛版開設專欄「彭紹宇看韓國」。看更多請至部落格【彭紹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