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雙週刊/柯一正12年反核,這次看到希望

財訊雙週刊/黃靖萱

在演藝圈中有十足分量的大導演們,居然也成為台灣近來風起雲湧的各種社會運動裡,相當重要的一股力量。

柯一正發起「不要核四、五六運動」,不讓反核激情褪去;從文林苑、美麗灣……,戴立忍一定親自到現場默默參與,從導演變成街頭觀察者;最激烈的莫過於楊雅喆,甚至在聲援大埔強拆案中被架上警備車。

當導演上街頭,將帶動什麼不一樣的社運風潮及新生的公民力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幾年,柯一正的頭髮白了、人瘦了,但聲音變大了。

過去的他站在鏡頭背後,安靜地用影像傳遞故事。現在的他,站上舞台,拿起麥克風,甚至躺在凱達格蘭大道上,高喊「我是人,我反核」。

三月九日,在全台串連、共二十二萬人參與的廢核遊行結束後,深夜,柯一正和三十位導演及作家仍精神奕奕地討論,這不該只是一次性的活動,一定要延續,因為「持續就是一種力量,而且是意志的表現。」

柯一正於是發起了「不要核四、五六運動」,每個星期五晚上六點,在自由廣場外頭空地,透過公民論壇、演講、唱歌或戲劇演出的方式,將大集會化為持續不間斷的小聚會,保持大眾對核能議題的關注,讓反核議題不要在激情過後瞬間褪去熱度。

他們不募款,由導演們自己湊錢、贊助活動器材,還有五十幾位志工幫忙聯繫、發布臉書訊息,用最少的資源進行長期抗戰。

到目前五六運動已經進行了二十二週,柯一正從未缺席。就連他所導的舞台劇新作「單身溫度」在國家戲劇院首演當天,他仍然準時出現在自由廣場外頭。

強颱來襲也去五六運動
長期抗戰,自掏腰包不募款

即使是七月中的強颱蘇力來襲當晚,柯一正都做好心理準備,就算只有兩個人來,就算風雨再大,他也要把自己綁在柱子上和對方聊天聊到結束,結果沒想到仍有一五○人出席。

「一開始確定做五六運動,就決定絕不會停止,直到核四停建,但現在這麼多人參與,可能核四停止,我們可能還是會繼續下去到核一核二核三都停止。」

其實十二年前,柯一正也站在舉辦五六運動的同一個地方發傳單、做大字報宣揚反核理念,還自掏腰包做了一批紫絲帶發送,但「沒什麼效果,還滿失望的。」

柯一正感覺這次不同,因為日本福島核災事件,就發生在距離我們如此接近又熟悉的國家,核災不再是某歷史事件的模糊印象。

加上核四試運轉在即,行政院長江宜樺拋出「核四公投」議題,都促成反核力量的升溫。「我有信心能讓核四停掉,」柯一正語氣柔軟,態度卻堅定地說。

如同評論家南方朔所說,今天台灣的社會有了更強的自我防衛機制,反核四不是公民對體制的侵略,而是一種反侵略。

「以前我們父母都要我們不要參與,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但新一代的父母連自己都想上街頭,」柯一正認為從核四到大埔再到洪仲丘案,都是政府在剝奪人民,侵犯人權。

為反侵略,公民新社會形成的強大力量,連導演們都上了街頭,才是柯一正能從這次反核行動中看到停建希望的原因。

在一次五六運動的晚上,一位二十歲左右的新北市貢寮女孩,站在台上說著他從小就看身為漁民的爸爸,為了反核如何耗盡心力,爸爸每天回到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也不和他們姊妹說話,女孩在台上泣不成聲。

「我每次看到那個片段,都會不自覺的掉淚,這對他爸爸、對他們家都是長期的煎熬和折磨,」柯一正鐵漢柔情,對不公義的事件有理解也有憤慨。

「只有在事件裡的人才能感受,你可以知道洪仲丘家人,大埔的人,被關廠的員工,他們一直在煎熬,這是很不公平的對待。」

柯一正和一群導演們關注的不只是核能議題。柯一正拿出手機,WhatsApp裡頭一個取名「小蝦米」的群組,成員有魏德聖、王小棣、鄭有傑、瞿友寧等導演、作家,熱烈地分享訊息、討論活動。

最新一則訊息是,原訂八月十六日將主辦的「拆政府.守護苗栗音樂會」,被縣政府駁回,活動將變為非法集會,王小棣要大家一起去聲援。而柯一正在考慮當天五六運動結束後再殺到苗栗助陣。

「現在沒什麼事非我不可」
關懷弱勢一定要參一腳

幾年前,柯一正被檢查出罹患大腸癌,大病後的他對公眾活動參與更深。

他自省,也許是年紀大了,對工作比較放得開,年紀輕時覺得所有事非我做不可,而現在即使對電影還很熱中,「但我可以當製片人,去找資金、找導演、組合工作人員,這種心情讓我輕鬆很多,可以去做很多事情。」

雖然現在沒有什麼事非柯一正不可,但在反核運動上,還好有柯一正。(本文節錄自431期財訊雙週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