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樂融
為什麼我聽到這些話都沒有多開心?
在野的即將卸任國民黨主席洪秀柱:「齊柏林是國民黨優秀黨員。」
任何有智商的人,都會發現此時此地說這句話並不討喜。
在朝的行政院環保署長李應元:「齊柏林對環保的貢獻,無人能出其右。」
▲國民黨團召開「悼念齊柏林,真心愛台灣」記者會。(圖/國民黨團提供)
那要置原住民文化、天文地理學者、環保團體與志工、各級環保立法與現場執法人員、推動關心環保議題的媒體人——甚至,堂堂中央單位環保署——於何地?
中華電信董事長鄭優:「將與齊導演製作團隊洽商,全力支持『看見台灣II』繼續拍攝,完成齊導演的未竟之志。」
紀錄片不是商業劇情片,劇本在,可以換導演,換主角。好萊塢許多企劃案經常這樣經年累月翻新組合。
紀錄片需要觀點,需要臨場決策,需要冒險犯難,需要突破環境限制與受訪者心房,需要對整個命題沉思、推翻、再深思。
▲齊柏林、吳念真《看見台灣II》開鏡記者會,看見台灣2。(圖/阿布電影提供)
我不知道阿布電影公司接下來的負責人是誰,實際經營者是誰,以及,最重要的,願意接棒投身空拍志業的導演是誰?
在沒有公布導演情況下,我不知道「看見台灣II」會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坦白說,時隔多年,連齊柏林自己會拍出什麼樣的「看見台灣II」我們都不會知道。必須等2019年作品出爐了說話。
當初「看見台灣」上片前一個月,我就寫過一篇正反並陳的評論〈「看見台灣」:另一種高度看台灣的美與惡〉,儘管我非常鼓勵大家去看電影,仍求好心切就作品提出許多個人觀點。
▲導演齊柏林。(圖/資料照)
承齊導演不棄,誠實又誠懇地與我深談。他認同我的求全責備,但也說出若干籌備與製作內幕。歷經初始投資夥伴的撤退,孤立無援的困頓,乃至有政商後續接手,卻對其理念與角度有所限縮...
甚至他坦承自己拍平面出身,論記錄長片還是新手,難免有許多不完美不成熟處;為了完成這部開創之作,更需要各種妥協。
我猜想,2017年的齊柏林,不管財務或製作,對「看見台灣II」都能享有更大主控權了。可惜,天不假年。
所以,就算2019年(甚至更早)我們還會看到一部「空拍片」大張旗鼓上市,其實應該要當成全新的一部片,而不是「看見台灣II」。
可惜,這個IP太好用、太值錢、太政治正確,可能很多人不會放過。
●陳樂融
知名創作人、媒體人、策劃人。遊走於作詞家、作家、主持人、編劇、文化評論家、品牌及營銷顧問、人文心靈講師等多種角色。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