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日麗》父母孩子間的「不理解」 承載遺憾走出自己的療癒之路

文/女子學

「It’s nice we share the same sky.」

一個女孩追溯自己父親的身影,在時而模糊、時而清晰的兒時記憶之間,試圖與自己和解。《日麗》是導演夏洛特威爾斯散落在生活中的回憶碎片,每一片都藏有內歛情感,而這趟私人旅程,讓她重新理解父親,而那些無法言喻的愛與思念,也深深觸動了感性。

▲《日麗》以多種畫面形式帶出親近的人,也有我們無法理解的面向。(圖/《日麗》劇照,下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管是擦傷還是重傷,也許我們都是受傷的孩子

父母在子女心中的形象,因人而異,不管是好是壞,又是如何,都將影響我們的生命旅程。對於孩子,或許不太能理解父母的所作所為,但卻能感受,而這種「不理解」的感受,也是蘇菲(法蘭琪柯芮飾)所經歷的,《日麗》以不經意的身影、隱於笑意的憂傷,以及多種畫面形式,帶出了就算是再親近,我們也無法完全理解另一個人,人們總有深藏於心的掙扎與情緒。

《日麗》中的蘇菲來到了與DV錄像中父親同樣的年紀,她試著在回憶中抓住當時對父親的不理解,好讓自己釋懷。而在觀影後,忽然想起,在與父親當上「父親」的同樣年紀時,有過一次深談。「終於可以跟你說這些了。」父親說完結語後,如釋重負的神情,我想我此生會一直記得。

那瞬間,訝異從不流露些許情感的父親,竟將自己的脆弱輕易展現,但想了想,或許在某些時刻早已有蛛絲馬跡可尋見,只是當時的自己並不理解。這次的對話,才發現原來父親在堅強表象下,也只是個承載脆弱的壞掉大人,而自己也是「受傷的孩子」,或許是記憶開啟了保護機制,模糊了些許片段,而認為自己「完好如初」地長大了吧?

「我想你知道,到你長大後,有任何事都可以跟我說。」

蘇菲的父親卡倫(保羅麥斯卡飾)之所以這樣跟她說,其實是他試圖拯救當年那個成為受傷孩子的自己。即便卡倫已長成壞掉的大人,他還是想透過各種方法解開原生家庭帶給他的傷害,不論是打太極,還是冥想,甚至是藉著與蘇菲的相處,竭盡自己所能的打開心結。

「我無法想像我的40歲,能撐到30歲就很慶幸了。」被憂愁淹沒的卡倫,說出這句盡顯無力感的話的同時,心隱隱有些酸楚。一個人能承受的有限,努力地維持「我很好」的假象,也只是加速耗盡活著的勇氣,但為了不讓蘇菲步上自己的後塵,他還是戴上了這個面具。

「I love you so much, Sophie.」《日麗》所展現的情感、情緒是那麼的真切,真切到讓人的思緒也飄回過往,跟著蘇菲再次探尋被自己刻意遺忘的人生片段。

延伸閱讀

出發吧!為了抵達自己:《一個人的朝聖》透進黑暗裡的光,便是「善」所贈與的禮物

一生懸命.無愧生命|4 部慢步調,將哲理藏於細節的日系電影

※本文由女子學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