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蕭采薇/台北報導
以色列與巴基斯坦戰爭仍未結束,烏克蘭也持續與俄羅斯長期抗戰中!這個世界煙硝未散,兩部烏克蘭電影《戰火邊緣的青春》及《戰場日記》中窺見完全樣貌。 《戰火邊緣的青春》導演艾莉莎柯瓦倫科之前應台灣國際人權影展邀約來台,坦言「非常明瞭台灣跟烏克蘭有類似的處境」。
▲烏克蘭電影《戰火邊緣的青春》。(圖/佳映娛樂提供)
《戰火邊緣的青春》在攝製期間由於烏克蘭被俄羅斯入侵,導演艾莉莎柯瓦倫科數度迷失方向,猶豫國難當前,是否還要繼續從事藝術工作?因此她自願加入武裝部隊長達四個月後,才重拾本片完成剪接得以面世。
導演艾莉莎柯瓦倫科表示當時不只她一人,很多烏克蘭的詩人、音樂人、電影工作者、歌手,也紛紛披上戰袍保衛國家。導演艾莉莎柯瓦倫科非常明瞭台灣跟烏克蘭有類似的處境,她希望透過這部片,讓更多台灣觀眾知道要如何為理想奮鬥,如同《戰火邊緣的青春》裡其實充滿光明,不要被黑暗籠罩。
▲烏克蘭電影《戰火邊緣的青春》。(圖/佳映娛樂提供)
導演艾莉莎柯瓦倫科通過這部片,看到這些孩子們如何經歷某種轉變、面對困難,進一步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以及在戰爭即將開打前找到自己的意義。導演艾莉莎柯瓦倫科在拍攝期間與五位被紀錄者天天生活在一起,建立了相當友好的關係。由於長時間跟青少年在一起,青少年們絲毫不覺得攝影機的存在,甚至還有不知道導演身分的年輕小夥子試圖邀約導演約會,讓導演啼笑皆非。
▲烏克蘭電影《戰場日記》。(圖/佳映娛樂提供)
《戰火邊緣的青春》描述2019年俄羅斯入侵前的烏克蘭,位於戰爭前線城市頓巴斯戰區的五位少年儘管生逢絕處,烏克蘭大冒險家邀請他們前往喜馬拉雅山展開追尋。青少年成長臉譜面對無情砲火,溫柔動人,青春期無聲控訴戰爭殘忍,向台灣觀眾訴說烏克蘭人處境。
▲烏克蘭電影《戰場日記》。(圖/佳映娛樂提供)
《戰場日記》則直視2022年俄羅斯大舉入侵烏克蘭後,烏克蘭記者美聯社團隊受困馬立波20天。身為留在該市的唯一國際記者,切爾諾夫扛起攝影機,記錄垂死孩子斷肢殘臂、千人塚屍身層層堆疊、婦產科醫院遭受慘無人道轟炸。透過畫面向全球展示這座垂死之城,為世人敲響最不容忽視的末日警鐘。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