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兒凌晨電話求助 李蒨蓉自認「媽寶製造機」:台美教育差異大

記者蔡宜芳/綜合報導

藝人李蒨蓉出道演藝圈多年,2004年與經營運動鞋貿易的集團執行長李德立結婚,共育有兩名兒子,小孩目前都在美國念書。她17日透露前陣子突然接到大兒子半夜打來的電話,深深體會到台美教育的不同,她也自認是個「媽寶製造機」,因為兒子的遭遇,反而學到了寶貴經驗。

▲▼李蒨蓉自認是媽寶製造機。(圖/翻攝自Facebook/李蒨蓉 Lee Chien Rong)

▲李蒨蓉育有兩個兒子。(圖/翻攝自Facebook/李蒨蓉 Lee Chien Rong)

李蒨蓉17日在社群平台提到,丈夫前陣子在台灣下午5點左右,接到了大兒子從美國越洋打來的電話,當時她剛好在旁邊,掐指一算,發現美國當地已經凌晨2點了,「內心十分緊張,腦海中也浮現了很多不太妙的畫面,像是:交通意外?還是闖禍了?」後來才知道,大兒子是因為統計學考試只拿到了D而失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蒨蓉透露,大兒子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是準備方向錯誤,「譬如,本來他以為是要考『1+1=?』結果考試題目卻是問『請用統計學解釋為什麼1+1=2?』這樣的題目對應的答案不是直指『2』,而是需要學生說明清楚『為什麼』。」而大兒子因擔心單科成績影響整體平均,所以才打電話向家裡求救,「對我們而言,身為父母當然是以孩子健康、平安為最優先,因此我們安慰了他一番,建議他先放下成績、好好睡覺,之後有機會再跟教授請教。」

▲▼李蒨蓉自認是媽寶製造機。(圖/翻攝自Facebook/李蒨蓉 Lee Chien Rong)

▲李蒨蓉先前陪兒子們飛到美國適應環境。(圖/翻攝自Facebook/李蒨蓉 Lee Chien Rong)

李蒨蓉也提到,目前就讀高三的小兒子所面臨的狀況就完全不同,小兒子之前在台灣讀書時,數學科目表現十分普通,但沒想到一到美國上高中,卻變成了「數學神童」,在考試中不僅是第一個交卷的人,還將所有答案都算完了,「他說考卷一發下來、看到題目時,心裡很驚訝地想著:『天啊,這題目出乎意料地簡單耶!』但他發現周遭的同學大多數看起來都在搔頭抓耳、頗苦惱的樣子。」

對於兩個兒子的遭遇,李蒨蓉深深感受到美式教育和台灣教育的差異,且認為數學科目尤其明顯,她指出,台灣的孩子擅長計算型的題目,但美國的教育理念、方式卻是傾向鼓勵孩子進行個人思辨,「特別是大學教育,他們要求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李蒨蓉自認是媽寶製造機。(圖/翻攝自Facebook/李蒨蓉 Lee Chien Rong)

▲李蒨蓉的兩個兒子目前都在美國念書。(圖/翻攝自Facebook/李蒨蓉 Lee Chien Rong)

李蒨蓉也坦承,自己因為在台灣教育的觀念下,變成「媽寶製造機」,比起孩子是否有沉浸學習,更傾向關心分數,也習慣性地想直接幫孩子解決問題;反觀丈夫李德立因為從小留美,所以更加明白考試不是「為考而考」,「這也是為什麼哥哥在首次考試失利後會特地打給爸爸,應該是想聽聽『前輩』的意見,否則如果換作我接到電話,第一時間或許是慌張地反問:『可以補考嗎?』『有沒有誰可以幫你加強?』(台妹思維還是在意分數)」

李蒨蓉表示,丈夫在了解孩子的情況後,淡定建議兒子主動去找教授談談如何調整備考方向,而她和老公也不斷鼓勵愛子說:「跌倒了並不可恥,趕緊站起來、調整好方向,繼續往前走就好。」與此同時,李蒨蓉也感到寬慰,「當孩子遇到問題、有狀況,願意主動跟爸媽求救跟告解,表示我們這對父母算是『還可以』;但我也一邊在想,對於像我這樣老是習慣幫孩子解決問題的媽寶製造機而言,這也真是個寶貴的經驗。」對於孩子的教育有了新的想法。

【李蒨蓉全文】

#給孩子魚,#倒不如給他釣竿
#我承認我是媽寶製造機

孩子在美國加州,跟我們有15小時時差,如果若在台灣白天、尤其是下午(也就是加州的午夜時間)看到兒子的顯示來電,媽媽我心裡會很剉!還沒接起電話,許多不祥預感瞬秒間湧上心頭,擔心著該不會出代誌了吧!

前陣子,大約是台灣下午5點,哥哥打電話來了,而且是打給他爸爸。剛好我人在旁邊,一瞄到來電顯示,當下整個人瞬間緊繃了起來,馬上算了一下,「咦?那邊不是凌晨2點嗎?怎麼還沒睡?」內心十分緊張,腦海中也浮現了很多不太妙的畫面,像是:交通意外?還是闖禍了?

這時,老公很快地接起電話,我趕緊豎起耳朵聽,想知道孩子麼了,沒想到哥哥開頭第一句話就是:「爸,我睡不著。」

老公關心地問怎麼了,哥哥回:「第一次統計學考試成績出來了,只有拿了D。」然後我和老公還二次確認是B還是D,才曉得結果是D,也就是台灣成績算法中低於60分、「不及格」的意思。

這對剛入學、讀大一的哥哥來講是很大的挫敗,我們聽到了也紛紛在猜,「是不是哪裡聽不懂還是不會算呢?」哥哥回答:「不是,考前有K書,但沒想到不是考『怎麼算答案』,而是考『邏輯論證』。」譬如,本來他以為是要考「1+1=?」結果考試題目卻是問「請用統計學解釋為什麼1+1=2?」這樣的題目對應的答案不是直指「2」,而是需要學生說明清楚「為什麼」。所以哥哥往錯誤的方向準備考試,當下看到題目除了傻眼還是傻眼,導致結果不盡理想…

孩子看到成績心有罣礙、睡不好,畢竟大學的每個科目成績都很重要、可說是「科科計較」,哥哥很擔心這次滑鐵盧會深深影響到整體的平均成績往下掉,所以他打來跟家裡求救。對我們而言,身為父母當然是以孩子健康、平安為最優先,因此我們安慰了他一番,建議他先放下成績、好好睡覺,之後有機會再跟教授請教。

反觀我們家的弟弟就遇到了不同的情況。弟弟目前在美國讀高中三年級,之前在台灣數學科目表現十分普通,並不是名列前茅的高材生,沒想到他一進入美國高中後過沒多久,就在某次視訊裡跟我說,「媽,妳知道嗎?我在這裡居然是數學神童!」他第一次考試不僅是第一個交考卷,還全部都算完答案了!他說考卷一發下來、看到題目時,心裡很驚訝地想著:「天啊,這題目出乎意料地簡單耶!」但他發現周遭的同學大多數看起來都在搔頭抓耳、頗苦惱的樣子。

這兩兄弟對比式的心情跟遭遇聽得我覺得這真是太有趣了!不過也真實感受到美式教育跟台灣教育的差異,尤其是數學科目最明顯,台灣孩子擅長心算、解題,普遍能輕鬆應付計算型的題目,但這也並不表示美國學生資質比較差,而是美國的教育理念、方式是傾向鼓勵孩子進行個人思辨,特別是大學教育,他們要求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然而在華人世界,很習慣將分數直接和孩子的智力作連結,習慣在考試後急著問孩子考幾分?排名第幾?為什麼考不好?為什麼不會算?卻忽略了為何孩子不理解,或是在意孩子是否有沉浸學習?

舉例我自己跟老公就反映出大不同:本人是「台妹」,以前讀書的時候,往往就是猛抄筆記、背誦必考題,很少主動提問。相較之下,老公從小留美,教育過程不是「為考而考」,而是得交許多閱讀心得、做報告之類的功課,該評分等同於考試成績。

這也是為什麼哥哥在首次考試失利後會特地打給爸爸,應該是想聽聽「前輩」的意見,否則如果換作我接到電話,第一時間或許是慌張地反問:「可以補考嗎?」「有沒有誰可以幫你加強?」(台妹思維還是在意分數)

在老公了解哥哥的情況後,淡定地給予孩子建議:「明天就主動去找教授談一談,如何調整唸書內容、準備考試的方向。」當然,這對哥哥而言是很深刻的一次轉折,知道不是所有題目只有唯一正確解答,我們也不斷鼓勵他,「跌倒了並不可恥,趕緊站起來、調整好方向,繼續往前走就好」。而我一邊感到寬慰,當孩子遇到問題、有狀況,願意主動跟爸媽求救跟告解,表示我們這對父母算是「還可以」;但我也一邊在想,對於像我這樣老是習慣幫孩子解決問題的媽寶製造機而言,這也真是個寶貴的經驗。

「與其給他魚,倒不如給他釣竿」,陪伴孩子去磨練出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才是最重要的,你說是嗎?

#有時候過程比結果重要
#身為家長心要寬
#不同時代不同教育
#蒨蓉生活式
#美麗心覺醒

►囤貨最佳時機!150抽「蒲公英環保衛生紙」只要13元 讓媽媽抽到手抽筋

★江宏傑也愛這飲品 酸甜好喝快速解疲勞 還只需咖啡半價

► 解決衣服怪味!媽媽實測好評推這款「茶香抗菌」洗衣精買4送2 CP值超高

►楊冪劇中閨蜜疑認愛劉愷威! 否認7小時後反轉:問哪位工作人員

►辣穿一字領被批「低俗,男人不愛」 性愛教官截圖回擊:老娘爽!

►郭泓志二度發文「有自導自演的電影?」 網刷一排:支持黃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