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像野戰醫院?照護老殘街貓 朱天文用護理墊做拼貼

記者蕭采薇/綜合報導

文學紀錄片《願未央》、《我記得》,一同展開臺灣最具特色的「文學家族」朱家的樣貌,共同紀錄父母輩的朱西甯、劉慕沙,以及女兒輩的朱天文、朱天心姊妹,日常卻又富有生活感的一面。面對家中鏡頭不時有貓兒穿梭其間,引發觀眾發問,朱天文也透露家裡更像是老殘街貓的「戰備醫院」。

▲▼訪談時總有貓咪相伴,(左起)朱天衣、朱天心、朱天文。(圖/目宿媒體提供)

▲朱天心是「文學孤狼」,卻能與救援貓共處閱讀。(圖/目宿媒體提供)

3月29日是朱家姊妹母親劉慕沙忌日,朱天文及朱家小妹朱天衣兩人出席映後分享,順道參觀了現場特展,她們瞥見從未見過的照片,還特別翻拍紀念。劉慕沙身為日本經典文學的重要譯者,日前朱天心回應觀眾提問時,也特別回憶起曾獲諾貝爾文學獎、與母親同年出生的大江健三郎,十餘年前應邀訪台時,見到劉慕沙時特別鞠躬致謝,讚賞她是「我全球各版本裡最好的譯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訪談時總有貓咪相伴,(左起)朱天衣、朱天心、朱天文。(圖/目宿媒體提供)

▲朱天文居家的圍裙裝的都是貓的藥品。(圖/目宿媒體提供)
 
以「文學朱家」為核心,《願未央》、《我記得》兩片在導演朱天文、林俊頴呈現下各自不同的質感,但兩片都可見到朱家姊妹仍在居住中的文山區的三層老房。在現址居住 50 年的姊妹,全屋充滿父母輩以及各自的回憶與生活痕跡,朱天心在《我記得》中就提到因為充滿太多的回憶,所以「我覺得一輩子都不會離開它」。

▲▼訪談時總有貓咪相伴,(左起)朱天衣、朱天心、朱天文。(圖/目宿媒體提供)

▲訪談時總有貓咪相伴,(左起)朱天衣、朱天心、朱天文。(圖/目宿媒體提供)

上片後,外牆爬有藤蔓的朱家老房,更讓朱天心聽到看過片的朋友用「蘭若寺」、「吳哥窟」等妙喻,連她自己都在片中受訪時用「鬼影幢幢」來形容,但也表示:「妳在那邊看得到妳自己十幾歲時候,也看得到爸媽盛年的時候,老年、甚至離開的時候,」這樣的記憶,也讓她覺得它不只是一個家,「我只要肯去面對回憶的時候,那些全部都在」朱天心感性地形容。

▲▼訪談時總有貓咪相伴,(左起)朱天衣、朱天心、朱天文。(圖/目宿媒體提供)

▲朱家現有9頭救援回來的老殘街貓。(圖/目宿媒體提供)
 
受訪時不時可見在鏡頭前穿梭的貓兒,十足搶戲!在片中大方秀出「街貓友善志工證」的朱天文、朱天心,對於流浪動物的關注可見一斑。打從姊妹從小的時候,家裡就是熱熱鬧鬧充滿貓狗,現在朱家共有7隻收留回來的老街貓,其中還有因車禍脊椎受損,便溺不能控制的貓,所以鏡頭裡更可見家中有貓出入的地方,都置放護理墊照護殘貓。

▲▼訪談時總有貓咪相伴,(左起)朱天衣、朱天心、朱天文。(圖/目宿媒體提供)

▲朱家從早年就圍繞許多友伴動物。(圖/目宿媒體提供)

常宅在家中寫作的朱天文,不僅圍裙裡全是每隻貓要用的各類藥品,在環保與節省的考量下,還會剪下仍是乾淨的護理墊角落,拼起來重複使用,令她打趣自己是在「做拼貼」!既然收留如此多老殘街貓,姊妹笑稱看完片之後就知道她們家並非是「滿屋書香」,反而比較接近「野戰醫院」的樣貌。《願未央》、《我記得》現正熱映中。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