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穎緹 NNC
「人生有多少機會遇到一個懂你的神經病?」-《怪胎》
站在心靈裂縫的幽暗中,更能敏銳地感受光明的耀眼,當大多數人加速腳步想搭上高速時代,同時也有獨自節奏的人們,正渴望找到自己的開關。
▲《怪胎》劇照。(圖/牽猴子提供)
近日正上映中的國片《怪胎》以及掀起一陣暗黑旋風的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在這類細節探索「自身」、「內在」與「思維」的作品逐一浮出水面,似乎預言2020年後,大環境與人本質的翻轉,借鏡看見許多過往未知或隱晦地那一層面。
《怪胎》是兩位患有OCD(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神經性強迫症的情人,陳柏青(林柏宏飾)與陳靜(謝欣穎飾)透過戀人關係詮釋這樣的病理思考模式,從相遇到經歷找尋答案的過程,無一不是努力維持最佳狀態的平衡點,同時享受著愛的可能。
▲《怪胎》劇照。(圖/牽猴子提供)
影片中,將嚴肅的精神問題以可愛的方式顯現,甚至會心一笑,讓觀眾能簡單明白地看見這類患者感受的真實,且可能即存在你我生活中。《怪胎》使用的iphone拍攝手法,也成為電影視角嶄新呈現的熱話題,在越簡單表達方式下,改變了電影的敘事模式,讓劇情有更貼近人心的日常感。
近日同樣主題是探討精神患者的《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則以一貫華麗出場配上反差極大的暗黑童話故事書模式,一路將觀眾的好奇心,從個性極致鮮明腹黑的女主角-高文英(徐睿知飾),帶到內斂壓抑的穩重男主角-文鋼太(金秀賢飾),甚至再到個性像小孩、其實是真正的貼心哥哥-文尚泰(吳政世飾)。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劇照。(圖/Netflix提供)
命案橋段抽絲剝繭之中,也可以解讀為探索「病因」,每位角色都得撥開覆蓋自我的紗,思考「自己真的值得被愛或得到愛嗎?」。「病」多半與成長背景或人生中經歷有密切的關連。故事中的主人翁們,都在情感缺陷中為自己找尋開關甚至跨越。
那麼,以更有趣的觀點看看吧!「美感」放大鏡下,兩部作品都有著強烈的視覺設定。
▲《怪胎》預告片。(圖/翻攝自YouTube/牽猴子電影粉絲俱樂部)
國片《怪胎》中,處處落下高彩度的區塊,與整齊的點線面,男女主角的休閒穿著、擺設模式、生活空間,整部戲裡的色彩達到最飽和,如畫重點般,描寫的性格再次對比且放大特徵。
在緊繃的感受中,依舊可以找到稍微放鬆的元素,兩人原居住空間都是獨自一人享用的,寬敞之外,陽光都能進入室內,家門外都還有一扇大門,中間場域是戶外小院子,這個內外界線,也許可以解讀為,與外界的安全距離,又或是,渴望自由的保守範圍。
▲《怪胎》預告片。(圖/翻攝自YouTube/牽猴子電影粉絲俱樂部)
家居品的風格大約落在50~70年代的鮮豔復古色調,重複的圓圈、線條等很多個幾何圖形重複圖案,另外,陳靜的空間視覺似乎埋著更多小細節,收藏的書籍到花瓶甚至椅子,是討喜又充滿懷舊藝術感的品味。不論鏡頭帶到哪一位在無限次數地持續動作,或兩人並排移動,皆是整齊線條且有趣的節奏進行著,定點頓點明確又到位,如卡農曲的步調,旋律簡單不斷迴旋跌宕,前後重複28次,看似反複平常的進行中,卻交相共鳴出多種音色。
▲《怪胎》預告片。(圖/翻攝自YouTube/牽猴子電影粉絲俱樂部)
視覺這件事在《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中,則完全推向極致的古典華麗,女主角環繞的氛圍是中世紀的歌德陰暗情調,強烈對比著男主角簡單樸實「平靜」的穿搭,也是韓劇中擅長的浮誇美,帶著一些灰色基調。
女主的城堡中,有著宮廷會出現的彩色玻璃,空間內充滿了雕刻木柱,如同神聖教堂般,有著神秘距離與莊嚴,每一景的美感脈絡都牽連著藝術歷史。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海報。(圖/翻攝自tvN)
其中,有段黑白小話劇,滿滿詼諧怪誕風格,正是源自歐洲中世紀獨特而又迷人的產物,它們可笑、荒唐甚或恐怖。對黑暗童話有興趣的讀者,不難發現,它們的原型多半來自十七世紀上半的一部義大利童話故事集《五日談》(Pentamerone)與薄伽丘的名著《十日談》一樣,《五日談》也以談話的形式講故事,每天十餘則,這其中就有《格林童話》萵苣姑娘、睡美人、灰姑娘等故事的雛形。因此,也常見許多當代創作顛覆了美麗童話的諷刺面。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出現的藍鬍子童話。(圖/翻攝自tvN)
五感刺激與劇情加總後,劇中人物的選擇與邏輯,轉化為觀眾眼中的缺陷美。這些文明病症狀也許就在我們身邊。外顯狀態乍看之下「很有趣」,對於患者無法掩飾的自我或敏銳度,是種具有強度的衝擊美。兩部劇中的視覺顏色感官講究,直接對應個性本質,無法輕易被改變的執著,也是精神狀態與生活方式的直接反射與視覺描述。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劇照。(圖/Netflix提供)
台灣與南韓的演藝模式,在文化衝擊與融合下,有許多相似處。無疑地,南韓高壓社會模組,許多「厭世」心態的社會因素中,近年各類心理疾病開始成為劇情話題,也都廣受好評。
台灣處於思想較溫柔開放的模式,藝術演繹中常看見琢磨的相關主題,明朗的反思潮,大方展現需要被關注的、打破較封閉的、不能說的、不敢說的,都端上了檯面。畫面裡的角色不一定都是瘋的,表象上靠幾片藥物解決問題,多半是極度孤獨渴望愛的男孩女孩。人的心智複雜度與脆弱,啟發了許多具有創造性的劇作,但最終的主軸是愛,難關依舊是靠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和愛去度過的。
▲《怪胎》台北終場的QA會談謝欣穎(左起)、導演廖明毅、林柏宏。(圖/陳穎緹 NNC授權提供)
※後記
《怪胎》上映至今,開放式的結局引起許多熱烈討論,男女主角究竟會做什麼樣的選擇呢?帶著問號,看了第二回電影,有幸在台北終場的QA會談中聽見導演廖明毅說出關鍵字:「其實電影有結局,結局就在合照與壁虎的細節裡,大家可以想想壁虎的本能是什麼?」留給觀眾解答的連結點。
演員林柏宏則說:「對於這部戲,大家也許看見的是如文字表象上的『怪胎』,在愛情裡的男女主角面對一段關係時的樣子,但是更多的是值得思考的含義,當然在精神或感情裡,也許我們都是怪胎。」
▲《怪胎》預告片。(圖/翻攝自YouTube/牽猴子電影粉絲俱樂部)
在這些讓觀眾們動起腦的作品洗禮後,是否能更了解自我與他人呢?
更多以精神層面主題的台/韓好作品私人推薦:
《陽光普照》(國片)2019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台劇)2018
《82年生的金智英》(韓影)2019
《先熱情地打掃吧》(韓劇)2018
《沒關係是愛情呀》(韓劇)2014
《賽伯格之戀》(韓影)2006經典推薦
《荒島·愛》(韓影)2009經典推薦
本文出自外稿作家:陳穎緹 NNC
現為專職藝術家與作家,常態活動於台灣/韓國獨立藝文展覽與交流,著作包括《花美學》、《花日子》、《帕克與花》等...持續創作出版。從花路過的專欄,以美學與文化角度,切入當代台/韓流不限主題的維度放大鏡。看更多請到部落格【NNCTW】►看更多陳穎緹 NNC專欄文章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