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彭紹宇」的查詢結果共 43 筆

文章搜尋

《北韓搖滾解放日》電影上映這天,正巧是轟動世界的南北韓峰會召開之日,不知片商是否別有用心或者無心插柳,但都成功接續著北韓占盡當天世人眼光的氣勢,巧合的時間點為這部電影創造了話題性和吸引力...

連假結束前,我和一位韓國朋友在台中見了面,他是我去年在首爾一間guesthouse認識的朋友,和大多數韓國人不同的是,他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因此對韓文初學者而言的我,是個難得能深入溝通的韓國朋友。

《朴烈:逆權年代》電影主軸描寫1923年關東大地震發生後,日本殖民政府為了平息災民對政府處理不力的不滿情緒,謊稱朝鮮人蓄意在井中下毒、縱火,刻意推卸責任,以合理化血腥屠殺六千多名無辜的在日朝鮮人,更想藉機除去讓他們頭痛許久的反日領袖──朴烈。

上回已分析過演員表現,這篇主要討論偏技術類的獎項,分別是最佳導演、原創劇本、改編劇本、原創歌曲、動畫片,以及大獎最佳影片。

第90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即將在台灣時間3月5日早上登場,每年到了得獎季,身為電影愛好者的人當然就有看不完的電影,而我也盡量將入圍電影都看過,並挑選出幾個重要且入圍電影我全部或大多有看的獎項來預測。

以光州事件為題材改編的作品愈來愈多,無論是電影《正義辯護人》(변호인)、《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택시운전사),或以光州事件為根源所發生的六月抗爭事件作品《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這些電影縱然從幾個角色為出發點,描述他們如何在這場運動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整體仍是巨觀呈現那個年代的歷史發展,然而《少年來了》卻是以極微觀的視角,書寫小人物的血淚...

電影有分為幾個類型,一為劇本表現大過演員存在感,二是演員演技拯救了貧瘠空洞的劇本,第三種類型則是劇本和演員之間配合得相輔相成,誰也不搶誰的風采,襯托出彼此的不可或缺。《決勝女王》便屬第三類,劇本與演員的火候掌握得宜,各自盡忠職守。

想先談談這部片的片名,原文是《I, Tonya》,中國大陸翻作《我,花樣女王》、香港則譯為《冰之驕女》,就字面上來看似乎中國版最貼近原文含意,香港譯法則經潤飾包裝,也的確呼應到這部片的女主角為一名滑冰選手的主題,然而我還是最喜歡台灣翻的《老娘叫譚雅》!

光看片名,你可能以為這只是一部講述老年人學英文趣事的喜劇片,當時我也是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情進了電影院,殊不知整部片大反轉,講述的其實是至為沉重的慰安婦議題,也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樣一部好電影。

「在你想不到的時候,命運會以最狡猾的方式找到我們的脆弱。」愛情的滋味猶如飽滿杏桃,帶來歡愉的同時,卻也無所遮掩地展現男男女女自身的卑微,渴求愛人、亟於被愛,有時不願確認自己的內心,只因不確定對方能否接受最真實的心意,而這般巧妙細膩的感受,電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將它立體地描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