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票房最高國片」魏德聖就有三部! 《當男人》半年衝進榜

記者蕭采薇/專題報導

2008年,導演魏德聖電影《海角七號》創下5.3億票房,成為歷年來最賣座的台灣電影,也掀起一股「國片復興」風潮。《ETtoday星光雲》整理10年來最賣座的國片,由此也能一窺這幾年間,國片市場的變化。

▲▼十年內國片票房前10名。(圖/記者蕭采薇製圖)

▲十年內國片票房前10名。(圖/ETtoday製表)

由於排名只計10年內的電影,因此至今仍是票房冠軍的《海角七號》,雖然創下5.3億票房的高牆,在這回並不列入在計算之中。不過有趣的是,即使不算《海角七號》,同樣是魏德聖的作品《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以4億7200萬拿下10年內最賣座的國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賽德克巴萊》若要順利入圍奧斯卡外語片獎,還得廝殺其他62國家。(圖/果子)

▲《賽德克˙巴萊》系列兩部電影都上榜。(圖/果子電影)

同系列的《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也以3億1800萬排在第七名。而第六名的《KANO》雖然是馬志翔執導,卻也是魏德聖監製的作品。知名影評人膝關節表示:「《賽德克·巴萊》這種從開拍就備受矚目,到票房也掀起現象級討論的電影真的不多,大概10年來只會有一部。」

▲▼《大尾鱸鰻》劇照(圖/《大尾鱸鰻》劇照)

▲《大尾鱸鰻》是歷年來最賣座賀歲片。(圖/《大尾鱸鰻》劇照)

不過從表格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台灣觀眾的口味相當多變,像是排在《賽德克·巴萊》之後的,是豬哥亮主演的賀歲喜劇片《大尾鱸鰻》,三、四名則都是純愛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以及《我的少女時代》。

▲▼《我的少女時代》劇照。(圖/華聯國際提供)

▲《我的少女時代》成為當年現象級純愛電影。(圖/華聯國際提供)

膝關節分析:「其實大家都知道怎麼容易討好觀眾,當然最好的,就是讓觀眾有所預期但還能帶來驚喜。能讓人猜到結構,但猜不到逆轉情節,就會滿有趣。觀眾會哭哭,會感動,有這些前提,就能讓影片發酵更多。」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不僅台灣票房開紅盤,現在更紅到香港。(圖/福斯)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不僅台灣票房開紅盤,更紅到香港等地。(圖/福斯提供)

例如像是《當男人戀愛時》,上映至今僅約半年,就已經衝上榜單第五名。膝關節也說:「雖然看起來是小混混的戀愛故事,但有個轉折,所以會哭的地方讓人預期不到,像是比較韓劇的設定。」該片同樣在台灣掀起一陣熱潮,而後續男女主角邱澤、許瑋甯認愛和結婚,更成為全民熱議的話題,影響力相當大。

▲▼《當男人戀愛時》邱澤、許瑋甯市場約會漏網片段。(圖/金盞花大影業提供)

▲《當男人戀愛時》僅用半年就衝進10年內票房成績最佳的國片榜單。(圖/金盞花大影業提供)

至於《陣頭》、《總舖師》以及距離現今觀眾較近的《返校》,膝關節認為這幾部片的共同點都是一開始比較不受到矚目,但因為口碑發酵而「游出好成績」的電影。他也藉此點出:「國片第二週是一個關鍵,因為前面會很多人觀望,只要第一週很多人說好看,在網路上的聲量有做出來,就會有機會。這跟好萊塢電影幾乎第一週就是票房的六成,是很大的不一樣。」

▲▼《返校》劇照。(圖/牽猴子提供)

▲《返校》在2019年上映時,正好對上了當時的社會氛圍。(圖/牽猴子提供)

更多時候,社會氛圍也回達到推波助瀾的效用,膝關節舉例:「《返校》前期其實推得非常辛苦,但氛圍有出來,加上當時社會上關注反送中議題,《返校》講的是戒嚴時期,背景上有某些程度的相似,就有帶出話題度的騷動。」

《陣頭》是導演馮凱籌備兩年的作品,更找來柯有倫、小鬼演出。(圖/傳影互動)

▲《陣頭》導演馮凱過去多拍攝八點檔,在地化的劇情引起台灣觀眾共鳴。(圖/傳影互動)

不過這10年來國片市場最大的變化,應該說是觀眾沒有了「支持國片」的包袱,反而將台灣電影視為是一種選擇,並非單純是為了「支持國片」,而是將重點重新放回了電影和故事本身。膝關節說:「現在大家不會說要看國片或好萊塢片,更多是要看『我朋友在討論的電影』,很多人說一直拍愛情片很糟糕,但其實能把觀眾留下來,未來才能發展更多類型。」

▲▼徐若瑄在《人面魚 紅衣小女孩外傳》劇照。(圖/威視提供)

▲《紅衣小女孩》系列電影,將台灣鄉野傳奇推上大銀幕。(圖/威視提供)

因此即使不在前十名中,但同樣造成口碑和票房肯定的《紅衣小女孩》、《孤味》等,都看得出來,觀眾的口味是越來越多元,膝關節說:「其實更樂見那些原本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故事,不管是鄉野、政治的類型,或者《孤味》其實在講一個阿嬤的故事,這些在地視角,其實在後續海外版權和OTT平台的推動上,都對國際觀眾更吃香。」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