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入圍名單」的查詢結果共 2014 筆

文章搜尋

從去年的金驢獎到今年的金蝦獎,又到了年度檢視心中「爛片」的時刻。

ETtoday.net找來四位專業影評人替「第一屆金蝦獎」選出六大獎項符合「蝦」潛力的電影,其中影評人鄭秉泓對於楊祐寧在今年入選金蝦獎的《初戀風暴》以及《背著你跳舞》中還能保有演技,堪稱殺出一條血路。

過去一年號稱是台灣電影突飛猛進的一年,但為什麼我心腸這麼惡毒,還要繼續選拔最爛電影之「金蝦獎」呢?我也很希望不要再批判國片,但我們偉大的政府,總 能持續用「輔導金」做蠢事,且看過去一年上映的電影中接受政府補助的名單,從其中的「驚悚程度」就可知道,我們大有為的政府又是怎樣在浪費你我納稅人的血 汗錢。「金蝦獎」只是官逼民反的產品,假如輔導金沒有胡作非為,那就算我要選「金蝦獎」也選不出來。

去年應邀擔任金驢獎提名委員,滿懷欣喜;今年應邀擔任改版後的金蝦獎提名委員,除了欣喜,還多了一份戒慎恐懼的責任感。

台灣電影經歷80年代初期新浪潮時代洗禮後,頓時間,觀眾與戲院之間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創作者苦思表演形式、敘事精神如何和與創作理念達成折衷妥協平衡點,無奈受限製片面的資金囿限、編導視野與演員吸引力,台灣電影猶如龍困淺灘,想要大展身手卻礙手礙腳。從昔日輝煌的年產量兩百多部萎縮成十來部,看/支持國片成為愛國精神象徵,呼口號救國片拉攏民族情感,無疑是種詭異消費行為。

去年金馬獎前夕,國內網路媒體向國外金酸莓獎「致敬」,舉辦了首屆金驢獎。幾位影人看似閒扯蛋的反諷心得,匯整聚流後卻似乎煞有其事。引發圈內不小討論,金驢獎頓時間成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妖邪巨獸。今年台灣本土製造影片全面升級,金驢獎變身為金蝦獎。從騎驢找馬到變成閃亮金蝦,呵護對象從台灣純血生產到放眼全球華語影壇,難度更高,更具普渡眾生的慈悲佛心。

很多武俠小說總是這麼開始的。初出茅廬的少年劍客自命不凡,拜別師父下山行走江湖,滿懷期待訓富濟貧主持公道,不料一路走來跌跌撞撞,這才發現人心險惡世事難測,天下第一的武林盟主原來黑白通吃,既上通朝廷又下通黑幫,正所謂整碗通通端去是也。

3D是上個世紀的新鮮貨,50多年前的紅藍色差3D效果曾經一度成為銀幕寵兒,舉凡刀砍灑血等重口味,早已玩鹹不復新意。

資深電影人李光爵、何瑞珠、麥若愚以及鄭秉松為電影作品入圍金蝦獎名單苦思,對於最蝦影片中,李光爵大力「推薦」由馮德倫、應采兒、唐一菲主演的《異空危情》,笑說:「我最受不了應采兒在電影開場就舉槍自殺。」而何瑞珠則表示應采兒與唐一菲在戲中脫得莫名其妙,入圍是實至名歸。

大約看了十分鐘,這部片就開始令人感到尷尬,片中有太多細節破綻百出,導演不知道NCC規定,自殺新聞旁要加註警語嗎?電影裡的綁匪長舌的討價還 價,他們不知道手機很容易追蹤嗎?假如你知道垃圾桶裡有包錢,你還會慢吞吞的走,你不能跑嗎?不會大聲喊叫嚇阻收垃圾的嗎?還有攤販遇警察不但不打算跑, 還理直氣壯的想吵架,為何會有這麼白目的攤販呢?《寶島漫波》有快速剪接的片頭搭配輕快音樂,猛一看還以為很有發展,但充滿天兵的弱智劇情馬上讓人笑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