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電影節最佳短片搶百萬!曾威量《禁止下錨》呼聲高

▲高雄電影節競賽短片《禁止下錨》。(圖/高雄電影節提供)

記者華少甫/台北報導

高雄電影節公布第六屆「國際短片競賽」入圍名單,來自30國家共72部短片,將角逐最大獎「高雄獎」等7個獎項與3萬美元的競賽獎金,所有入圍短片將於高雄電影館、in89駁二電影院與台北光點華山電影館放映,其中也包括台灣的曾威量導演《禁止下錨》,將面對各國新銳,搶奪百萬總獎金。

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是亞洲第二大的短片影展,每年引薦國內外影壇新人的短片佳作,是全台獨一無二的電影創意視窗。今年總計有87國2565部作品報名,經過3個月的評選過程,最後入圍72部作品,多部獲奧斯卡、柏林、坎城、克萊蒙費宏、布魯塞爾、安錫等影展競賽的國際佳作;台灣共有20部入圍,包括柏林最佳短片獎《禁止下錨》、入選坎城短片正式競賽的《阿尼》、釜山影展最佳亞洲短片獎《妮雅的門》、翠貝卡影展最佳學生短片獎《乒乓》、青春影展金獎《一直騎呀一直騎》等20部作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阿尼》曾入選坎城影展正式競賽。(圖/高雄電影節提供)

今年台灣作品的入圍導演都有濃厚的跨國背景,曾威量、鄒隆娜、廖克發、李永超、文二北投等導演,來自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而劉易、楊婕、謝宣光等導演則是在國外創作的台灣導演,他們在片中也以跨國移工、移民或母國故事為創作主題,人文手法創新台灣電影議題,也帶來跨文化的社會省思,是繼趙德胤之後,台灣電影新世代的混血風格。

雄影國際短片競賽完整收錄近兩年台灣的年度短片佳作,過去入圍的《酥油燈》、《小偷》、《流放地》、《自由人》、《保全員之死》等片,都曾獲得金馬獎最佳短片獎項或入圍。今年台灣的入圍短片包括曾威量奪得柏林最佳短片獎,描述越南移工變賣嬰孩的社會悲歌《禁止下錨》;鄒隆娜入選坎城國際影評人週,訴說外籍漁工感傷情事的《阿尼》;廖克發獲得釜山最佳亞洲短片,探索菲律賓移工女性私密情感的《妮雅的門》;劉易拿下翠貝卡最佳學生短片,敘述少女愛上球隊教練的青春戀曲《乒乓》;楊婕則同時有兩部作品入圍,分別是父親意外愛上兒子女友的《克洛諾斯》,以及另一部妓女與兄妹的都市情感故事《蘇菲雅和她哥》。

▲《妮雅的門》曾入選釜山影展亞洲最佳短片。(圖/高雄電影節提供)

劇情短片還包括,《太陽的孩子》導演勒嘎舒米再次溫暖關照原住民文化的《Ilisin》;林亞佑獲得青春影展金獎,譜寫棒球少年初戀與手足情感的青春短篇《一直騎呀一直騎》;李權洋改編個人故事,敘述勞動家庭孩子成長的兒童電影《銅板少年》;莊之維帶來古怪女孩的「香水」奇情之作《費洛蒙》;楊凱婷以身體書寫愛情的限制級感傷《未竟之地》;文二北投創造出揉合西班牙與台灣風格的奇幻殺人紀事《給愛麗絲》;馬毓廷以懸疑感十足的節奏,帶來有如「共犯」的校園驚悚青春《殺人手記》。

入圍的動畫短片則有吳德淳再現本土獨特畫風,久違的年度代表作品《暗河》;劉旻入選安錫影展觀摩、以GIF動畫描寫都市生活日常的《Bloody Dairy》;王威人與蔡旭晟將高雄變成冰天雪地的《大嬸與狼》;以及鍾劭君帶來難得一見的黑色殺手動畫《褓母》。實驗短片有林欣怡以白色恐怖受難者施水環的家書為創作範本的《第六十九信》;以及謝宣光漂泊於伊尼什莫爾、史泰登和對馬島的島嶼寫生《島嶼舊式》。紀錄短片則有李永超的「流浪者計畫」作品《孤獨園》,紀錄緬甸僧侶的平靜生活,影片充滿靈光與哲學思維,將在雄影短片競賽世界首映。

▲《愛無礙》曾入選奧斯卡最佳短片。(圖/高雄電影節提供)

高雄電影節「雲端戲院APP」為全台首創短片影展平台,預計9/30上線,影迷可直接透過手機或平板下載,10/21影展開幕後,72部競賽入圍短片與觀摩影片將全面上線,影展17天再加碼一週,只要於APP購買一張門票180元,即可於10/21至11/13期間,不須排隊、不須劃位可無限次觀賞,讓全台影迷用最方便的媒介,欣賞高雄電影節精心策劃的國際短片影展。

►電影新聞+實用資訊,加入『ET看電影』就對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