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友寧/寫在『你照亮我星球』播完之後……

文/瞿友寧

寫在『你照亮我星球』播完之後……

播完最後一集的這個晚上,我一直在思考著,城偉到底哪裡有錯?如果這是一部第一人稱的偶像劇,會不會讓人更能了解城偉在想甚麼?

從一開始他比所有人都更想面對問題,更想挑戰真相,然後到開始的不合作運動,心理壓力大到得罪所有『不了解』他的人,城偉錯在哪裡?我的解讀是:他錯在與這個已經成為事實的社會邏輯、生活規則格格不入,他太不一樣,又不想跟別人一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是如果你細看城偉的生活細節:為何從不輕言說不愛曼玲?為何如此痛苦卻不輕言離開?搬家後不丟掉曼玲的公仔?在黑暗的表演訓練環境中,是靠著回憶曼玲度過寂寞,這種種是否更能明白城偉和曼玲,就像時下很多情侶的愛情一樣,曾經深愛過,然而愛情少了催化劑、少了驚喜、少了持續下去的動力,卻總有一方不察覺,或者不當一回事,然而越不去面對解決,問題會越烈越大。城偉絕對不是不愛曼玲,面對怡芳也像是真實生活中另一種以為可以逃脫的轉換,然而卻未必適合,只是他們沒有繼續下去,否則仍可能層出新的愛情問題。而春生也向是時下另一種不可口甜蜜的愛情面貌,面對唾手可得的陪伴,輕忽也缺少珍惜。所以有人說這真是史上最不可愛的男女主角群,我也只能說因為他們太過真實。

2002年開始拍所謂的偶像劇,說了快10年的愛情,好像也跟我的戲,談了那麼久的戀愛。然而,真實生活的愛情終究不像我說的故事浪漫,我總覺得是到了該自我檢視『愛情』這個命題的時候了,不只是戲中的愛情、戲外的愛情,甚或是我們自己的愛情。所以這次想說的,一定不是個愛情故事,但卻希望是非常寫實、真實生活中的愛情。它不可口,我知道,卻一定痛徹心扉,看著城偉曼玲,想著愛情需要的,不會是只有風花雪月的浪漫橋段,有的時候只是簡單沒有壓力的的陪伴、只是我懂你、你知道我的一個眼神。

故事寫了20集的劇本,反覆修改、討論、增減,有些集數的劇本超過2集的量,所以嚴格說起來,我們拍了23到24集的長度。我們跑了全台灣特殊的景點,可有注意到為何每個景點拍戲現場,都會很清楚註明拍攝地點,我很希望這個戲告訴很多人臺灣地景地貌的豐富,是值得很多人去尋找欣賞。我們去過極寒的北海道冬天,將近零下20度;也到了盛夏的南台灣,關在40度密不通風的屋子中;我們上山下海,我們拍過2000人的大場面、飛出追逐、嘗試古裝、歌舞、舞台劇,我們希望編織出一個真實的演藝圈的網,希望所有對這個行業憧憬的人,知道平日我們的甘甜與辛苦。

然而我必須很誠實也很自省地說這部戲沒有完成夢想的許多部分,我必須說我也很遺憾,也很難過,也必須負最大的責任。一路以來,我們遇到了許多問題,這當然是拍戲一定會經歷的,但我真的也覺得這大概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遇過最多困難的一部戲,我們不怕拍攝的困難,但就是有些困難是連面對都無法解決的,我很感恩我的工作人員、許多演員陪我一同走過,沒有你們,甚至走不下去……我無法一一說明那是甚麼原因,那也都已經過去,我們必須往前看。

Ptt有一位網友pommpomm形容得很好,大意是與其說星球是一部偶像劇,倒不如說是一部大型的『行動藝術』。是的,我們幾乎經歷了所有星球中劇本寫下來的種種演藝圈的困難,但也一一度過,我當然是其中一份子,我有時可能是城偉曼玲,也可能是文哥吳導,這樣的巧合不僅心驚,也讓我數度玩味,人生如戲。

故事最後一集結尾,究竟是真是假?是真實或幻想,我想存乎每個觀眾的心,就像曼玲從高處因為鋼絲落下而昏迷,這件事究竟該認為是個災難,或是城偉曼玲的轉機?昏迷指數三分,究竟該視為絕望,或是充滿希望的等待?有時候世間事的好壞,不是事情本身,而在乎人心,所以最後我們能不能相擁迎接太陽,似乎比曼玲是否甦醒來得更為重要,你們覺得呢?本來希望有七個結局,最後觀眾來思考選擇,這最後希望的創意安排,也在沒有允許的時間情況下放棄了,深覺得可惜。

另外,我當然也知道最後兩集收得很急、很倉促,我的剪接師和我最後在剪接台上,面對剩下2集,扣除電視台必須留下的廣告長度,實長只能140分鐘,我們卻還有將近500分鐘的戲無法剪入而傷腦筋。以前的戲收視率好的時候,電視台總是希望我們盡可能延長集數,但這回收視率不如人意,電視台卻一點空間都不留,即便我甚至說我願意降價或甚至免費播出,電視台仍不為所動,為此進出電視台多次,跟長官苦苦哀求,我甚至拿出我們曾經共同創下『我可能不會愛你』的好成績,而今想做些不一樣的故事,期盼最後播出完整的支持,卻也收到拒絕的回應。

我很難過,大家的心血我未能全貌維持住,甚至舞台劇我們都演了3幕,最後的呈現也只能盡數捨去……能怎麼辦?就算如我這樣的創作者,面對這惡劣的環境也只能低頭。從一開始籌備就遇到一堆這樣的問題:許多本來可以演出的演員,因為某些電視台彼此不相容的因素,臨到頭拒絕了我的演出邀約,面對大環境越來越糟,本位門戶之見仍然,這真是讓我難過,也不知未來該如何,奉勸握有實權的影視界大老們,若無遠慮必有近憂,若不團結,必自絕未來之路。看到接檔星球的戲,居然是韓國以前的舊片「咖啡王子一號店」,長久希望養成的日十偶像劇時段,就這樣中斷,甚至不願意給一部戲好好完整播出的空間,只有遺憾和喟嘆,我也難改變甚麼。就像從一開始旺旺寶貝如此可愛的名稱,必須強冠名在星球這樣強烈風格的戲之前開始,我就知道這就是演藝圈的現實面,我們正開始經歷這場實境秀。我曾經抗拒,最後仍須妥協,一步一步退讓。我不只一次大聲呼籲黃金時段請保留給台灣自己做的戲劇,然而顯然我只是小蝦米,擁有自己聲納系統的大鯨魚根本聽不到,所以大環境不僅沒有改變,反而越來越糟。

我似乎不能怪罪於電視台,想一想,那麼多人要養,賠本的生意怎麼會有人做,革命的事情是傻子才會有的行為,如果拍星球是一個傻氣的行為,這篇文章就當作我再一次的傻子向前衝!所以接下來要說的,可能讓更多人如坐針氈,更加討厭我,可是不說,我就失去了希望台灣電視可能更好的希望,能不說嗎?

當年我們開開心心要求政府正視文創產業,這可能是台灣未來重要的經濟命脈,所以歡天喜地迎來文化部,結果呢?問問所有產業鏈底下的大家,覺得環境更好?抑或是更加絕望?聽聞目前黃金檔的綜藝節目製作費2小時30萬,聽聞已經有兩家電視台短期不想自製戲劇節目,又或是真要製作,請先尋求對岸的合拍合作,這樣思維下的未來,該怎麼辦?更不要說製作費從黃金時期可能達300萬到現在140萬得完成同樣長度2小時的戲劇,人工在漲、片酬在漲,可想而知剩下的直接製作費能有多少?無怪乎製作人和辛苦的工作人員糾紛層出不窮了,這樣的問題,是產業該自生自滅?或是文化部可以正視問題,召開聯合電視會議,對保存與開創找出因應之道?再論 HD高畫質補助,這兩年旗艦組皆限縮在連續劇類,固然希望振興連續劇的製作條件,才能端出好的戲劇節目,但是成效呢?每天2個小時以上的製播時數仍然,見好不收的長壽劇仍然,失去對外競爭市場的局面每下愈況,這樣結果的檢討,可曾存在?

今年更有不知業界疾苦的荒謬政策出現:在HD高畫質輔導金補助辦法公布之後,大家都已紛紛報名之後,突然追加要求所有成品未來繳交5.1聲道的聲音品質製作節目,根據成本估算,每部戲為了製作5.1聲道的聲軌,須每集增加10萬元,也就是一檔20集的星球,平白多出了200萬的製作費。在有些製作費已經拮据的製作單位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詢問文化流行產業局的結果,回應居然是不接受就別送!這真的令我匪夷所思,首先,星球已經賣出十幾個國家包含日本,沒有一個地方要求我們送5.1聲軌的作品;台灣所有電視台的播映系統,沒有哪一個電視台或是有線系統業者,是以5.1聲道播出方式,我們連影像的FULL HD系統都尚未普及,更遑論此舉像是還不會走路的小孩,你規定他必須開車,你說未來一定要會開車,所以現在先買車……這樣的比喻看似荒謬可笑,但這就是政策。

再說讓電視節目開倒車的現今收視率調查系統,不論樣本的取得、樣本數量、樣本的區域性,都很難顯現現今收視習慣與目標觀眾,但是所有節目、廣告商被他牽著走。以樣本取得來說,收視戶機上盒必須裝在有一家三代同堂的家庭,現階段小家庭、單身戶為都會大多數現況,如何看出他們喜歡的究竟是什麼?更不要說只有幾千戶的收視率調查戶與偏重中南部的收視率採樣了,如果這是節目製作的標準,將會產生一堆討好的低成本不求內容的製作產生,現在其實已經很多了,不是嗎?而主司文化發展的人,看到問題所在了嗎?

我所提的問題當然只是冰山一角,難以呈現現今台灣電視衰敗的全貌,只是我還想努力,還不願意讓台灣電視欠缺競爭力,所以還想振臂疾呼,還想當個不說好聽話的叛逆者,然而,我還是不經去想,這篇文章能起得了甚麼作用?

『你照亮我星球』是個實驗品,不管成不成功,他都是我覺得值得的嚐試,未來,喜歡台灣電視節目,也曾經陪同你一起成長的各位觀眾,我希望作為一個創作者,能給大家更多優質與多元的節目,而不是未來的路越走越窄,最後終將消失不見。我還是想感謝陪我一起走過快一年星球旅程的夥伴,我知道我們都是還懷有崇高理想的一群影像工作者,如果不是因著這份理想,我們不會挑困難的路走到了最後一天,感謝你們昨天陪著一起走完全程,幕後花絮中,我的演員說了很多讓我很感動的話,沒看到的人還麻煩看看,他們說了很多這個從業人員的心聲……謝謝一路支持也給予建議的觀眾們,希望我們的努力,不是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

作者介紹:瞿友寧,知名導演和編劇,曾導過《薔薇之戀》、《我可能不會愛你》、《惡作劇之吻》多部電視劇以及電影《親愛的奶奶》,2012年金鐘獎最佳導演。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