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蕭采薇/台北報導
德國紀錄片《超人類的新永生術》(Eternity At Last)探究了人們是否必須接受疾病和死亡,也深入探討充滿想像力的永生科技。前台北市議員的YouTuber呱吉也藉此分享,想起自己已故的百歲人瑞祖父,他感嘆說:「這段時間好像也不算是一種福氣。」
▲呱吉、教授許翱麟、教授郭文華,分享對於「長生不老」的想法。(圖/公視提供)
《公視主題之夜SHOW–超人類的新永生術》請到呱吉擔任論壇主持人,並邀請陽明交大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教授許翱麟、陽明交大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特聘教授郭文華,以及14位公民來賓,共同思辨永生議題,分享對於「長生不老」的想法。
針對紀錄片中各種「追求永生」的感想,呱吉分享:「我的阿公是在前年過世的,他活到了101歲,有領到政府發的給百歲人瑞的那種特別的紅包,但問題是他過去10年在90歲到100歲之間的生活品質,我個人認為是非常差的,所以我甚至於覺得,這段時間好像也不算是一種福氣」,接著感嘆:「就算我活得比較久,但如果生活品質不佳的話,不算是真的活著。」
▲《公視主題之夜SHOW》本集由呱吉擔任主持人,探討永生相關議題。(圖/公視提供)
生物專家許翱麟則認為,紀錄片中抗老化的做法都比較激進,尤其以廉價方式進行體內植入晶片的次文化案例,事實上就是在測量血壓、持續監控健康狀況,對改善老化並沒有直接的作用,他根據從事老化研究多年的經驗提出,「飲食對老化的速度影響是最大的,只要每天的飲食減少20%到30%,我們就可以明顯觀察到壽命是延長的,老化的速度是變慢的,這在所有動物都一樣,在人類的研究也有發現,飲食限制有很多健康上的好處。」
▲德國紀錄片《超人類的新永生術》,探討永生相關議題。(圖/公視提供)
現場有超過9成公民來賓表示自己並不會希望長生不老,除了考量金錢與人際關係問題,首要考慮條件還是在於「身體健康」。而根據內政部統計,近幾年國人平均壽命落在80歲左右,但處於不同程度的失能狀態的不健康餘命卻高達8年,或許追求「健康餘命」,比長壽更關鍵。
▲《超人類的新永生術》以詩意的方式,描繪了一群人不把老化視為無法逃避的宿命。(圖/公視提供)
《超人類的新永生術》以詩意的方式描繪了一群人不把老化視為無法逃避的宿命,而是可以治療的挑戰,揭示各式各樣的抗老技術與設備。《公視主題之夜SHOW–超人類的新永生術》於5月10日晚間十點在公視頻道首播,5月11日上午七點半重播,完整版節目內容同步上架「公視+」影音平台。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