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版阿拉丁反映「厭女文化」!史上第一個叫女性「閉嘴」的文獻在這裡

▲▼《阿拉丁》劇照。(圖/迪士尼提供)
▲電影真人版阿拉丁反映出幾乎世界共通的「厭女文化」,還有女性在公共議題被男性要求「閉嘴」的現象。(圖/《阿拉丁》劇照,迪士尼提供)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迪士尼真人版電影《阿拉丁》大獲好評,關鍵之一無非是茉莉公主的「女權意識」覺醒,劇中反派賈方三番兩次要茉莉「閉嘴」、「少說多看」,彷彿身為女性的公主生來只能負責嫁給王子、促進邦交,其他時候都該安安靜靜去旁邊玩沙,沒資格談論政要,這讓飽讀詩書的茉莉終於受不了而爆發,不再「噤聲」。其實女性在正式場合中「被消音」的情形從古至今到有,在西方文學第一個記載,是3千年前荷馬史詩《奧德賽》,案例居然是一名乳臭未乾的小屁孩,要求成熟且處事精明的母親「回房間織布」,還說出「言說是男人的事情」、「我才是這個家的掌權者。」

▲▼《阿拉丁》劇照。(圖/迪士尼提供)
▲真人版阿拉丁的茉莉公主(右)相當具有女權意識。(圖/《阿拉丁》劇照,迪士尼提供)

英國歷史學者瑪莉畢爾德(Mary Beard)撰寫《女力告白:最危險的力量與被噤聲的歷史》一書,提到許多從古至今女性被「消音、噤聲」的各種文獻記載,探討幾乎世界共通的「厭女文化」,特別是關於公共議題,男性總會要女性「閉嘴」。就像電影《阿拉丁》的賈方,三番兩次打斷茉莉的話,要她「安靜」、「少說多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瑪莉畢爾德指出,從非常接近西方文學傳統開端的一個時刻,留下了一個相關的記載,也就是第一個由男性叫一名女性「閉嘴」的案例,出現在近3千年前的荷馬史詩《奧德賽》(Odyssey)當中。這部史詩一般人習慣想成是奧德修斯在「特洛伊戰爭」後返鄉途中的冒險故事,其實也是他與妻子潘妮洛普(Penelope)、兒子忒勒馬科斯(Telemachus)的故事。

當時潘妮洛普有許多追求者,但她一概拒絕且抵擋各種騷擾,數十年專情等待丈夫返鄉。不過某天她從閨房走下樓來到宮殿大廳,發現一位吟遊詩人正在為一群她的追求者表演,唱著希臘的勇士在返鄉途中遭難,而她未成年的兒子忒勒馬科斯也在場,與那群人同樂。

吟遊詩人的「唱衰」行為,當然令潘妮洛普大感不悅,於是她在所有人面前要求換歌,另選一首比較開心的歌曲,沒想到她那位乳臭味乾的兒子卻出面阻止「母親,」他說:「請回您的房間,從事您自己的工作,操作織布機和捲線桿吧⋯⋯『言說』是男人的事情,所有的男人,尤其是我;因為我才是這個家的掌權者。」於是,潘妮洛普便回頭上樓去了。

▲▼ 英國歷史學者瑪莉畢爾德(Mary Beard)撰寫《女力告白:最危險的力量與被噤聲的歷史》一書,提到許多從古至今女性被「消音、噤聲」的各種文獻記載,探討幾乎世界共通的「厭女文化」(圖/聯經出版提供)
▲英國歷史學者瑪莉畢爾德(Mary Beard)撰寫《女力告白:最危險的力量與被噤聲的歷史》一書,提到從古至今女性被「消音、噤聲」的記載。(圖/聯經出版提供)

瑪莉畢爾德指出,忒勒馬科斯使用的詞語也很重要,他說「言說」是「男人的事情」,使用的詞語是「muthos」──不是後來在英文當中演變成的「myth」(神話)那個意思。她解釋,在荷馬時代的希臘文裡,「muthos」指的是權威性的公共言論,而不是一般的閒聊、瞎扯或者說長道短,「畢竟閒話家常人人都會,包括女人在內,或者說女人尤其會。」

她還舉出另一個經典案例,在以前的《笨趣》雜誌(Punch)曾有一則漫畫,充分諧仿了這種對於女性「聽而不聞」的普遍現象,漫畫裡一群男士和崔格女士在開會,其中一名男士卻說:「崔格小姐,這項建議非常好,也許在座的男士會有人願意提出。」

瑪莉畢爾德(Mary Beard)撰寫《女力告白:最危險的力量與被噤聲的歷史》一書,提到許多從古至今女性被「消音、噤聲」的各種文獻記載。「崔格小姐,這項建議非常好,也許在座的男士會有人願意提出。」將近 30 年前,漫畫家芮安娜.鄧肯(Riana Duncan)呈現了委員會或董事會當中的性別歧視氛圍。只要是在會議中開過口的女性,大概都遭遇過「崔格小姐待遇」。(圖/聯經出版提供)
▲漫畫家芮安娜鄧肯(Riana Duncan)透過「崔格小姐」,呈現了會議中性別歧視氛圍。(圖/聯經出版提供)

瑪莉畢爾德在《女力告白》書中引述的例子遍及古今,從「在公開場合發聲」這個最根本的基礎,探討幾乎世界共通的「厭女文化」。她更深刻地以自身經驗佐證,看厭女傳統如何延續到現代,指出就算是談論同一個主題,男性教授的說法觀眾會欣然接受,但女性教授卻會接到觀眾私訊「指導」她該如何講述同一件事。在政治上也是如此,民眾對男性政治人物有無盡的包容力,卻往往帶著譏誚的態度,期待女性政治人物在政治領域的失敗。

▲▼《阿拉丁》劇照。(圖/迪士尼提供)
▲真人版《阿拉丁》中的反派賈方,三番兩次叫茉莉閉嘴。(圖/迪士尼提供)

以下有真人版《阿拉丁》劇透,忌諱「踩雷」可自動避開:

不過迪士尼的真人版《阿拉丁》與1992年動畫版最不同的是,真人版茉莉公主從小對蘇丹王位具有野心,對治國也有想法,飽讀詩書就是希望能親自治理心愛的王國,儘管賈方曾嘲笑她「讀書沒屁用,經驗才是王道」,還不斷剝奪她的話語權,要她像一般公主一樣安靜地嫁人,但茉莉在緊要關頭時不再噤聲,還高唱《默不作聲》(speechless) 來象徵女權意識覺醒,讓父王看見她的領導能力。

▲▼《阿拉丁》劇照。(圖/迪士尼提供)
▲真人版茉莉公主不再「噤聲」,勇敢說出自己對治理國家的想法。(圖/迪士尼提供)

真人版由茉莉繼承蘇丹,成了女王, 由她親自撤除「公主必須嫁給王子」的法律;與動畫版阿拉丁成為蘇丹、茉莉屈居成身邊皇后的情節非常不同。然而這樣的改編,對於許多仍歧視女性的國家、包括「檯面上沒有歧視女性」的國家來說仍十分震撼。

迪士尼近年來的作品中,反覆強化女性意識,包括《黑魔女》、《冰雪奇緣》等,公主不再只能乖乖嫁給王子,而是還有更多的可能,期望能讓更多「女力覺醒」,逐漸翻轉根深柢固的「厭女文化」。

▲▼《阿拉丁》劇照。(圖/迪士尼提供)
▲真人版由茉莉繼承蘇丹,成了女王。(圖/迪士尼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