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米露/《女神卡卡:五呎二吋》─卸下脂粉,依舊閃耀

 ▲《女神卡卡:五呎二吋》形象海報。(圖/翻攝自PopSugar.com

《女神卡卡:五呎二吋》(Gaga: Five Foot Two)獲得2018年MTV影視大獎的最佳音樂紀錄片,主角當然就是Lady Gaga,這位總是以驚世駭俗之貌現身大眾面前的女歌手。

《女神卡卡:五呎二吋》這部紀錄片,是在 2016 這一年,側錄 Gaga 於製作第五張專輯《Joanne》(2016)期間的日常生活與演藝經歷。在這部紀錄片裡,我們會看到平常在媒體上難得見到的Gaga,應該相當貼近真實的她(不過,如果她知道有鏡頭正在側拍的話,應該還是會本能地部分做戲)。

《女神卡卡:五呎二吋》預告片:

影片所呈現的Gaga,與我們每個平凡人一樣,必須面對人生的低潮,承擔誤會的委屈,擔憂表現不夠完美的自責,還有不得不忍耐病痛的煎熬。她的生活看來絢麗,但基本上也是圍繞著工作(演藝表演與歌唱錄音),家庭(父母祖母和姊妹),還有愛情(被所愛之人Taylor Kinney取消婚約)。

於是,在紀錄片中的Gaga,與以往打著Mother Monster的誇張怪異模樣,迥然不同。片中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時候,Gaga的穿著不過度誇張,平實近人(不過還是走性感路線),甚且最有趣且出乎人意料的是:在《Joanne》專輯推出之後,Lady Gaga的打歌服裝,竟然只是白T恤配黑短褲。

在前幾張單曲與專輯裡,代表Mother Monster的Gaga,一直在實驗與超越,每次出現在螢幕上,都是一場服裝、視覺、道德的挑戰試驗。怪誕是她挑釁的語言,時尚是她對話的符號。然而,2016 年的《Joanne》,卻只有呈現單純的黑白和簡單的粉紅,沒有譁眾取寵,沒有歇斯底里,沒有乖張尋釁,也沒有唐突冒犯。很妙,為何在2016這一年,會有如此巨大的改變呢?

Lady Gaga〈Imagine〉:

上面視頻是Lady Gaga為2015年歐洲運動會於 Baku(亞塞拜然的首都)的現場開場,演唱代表和平的〈Imagine〉(by John Lennon)。亞塞拜然的南邊是伊朗,伊朗的西邊是敘利亞,2015年的敘利亞、伊拉克、庫德族都還在戰爭,往南邊在阿拉伯半島上,則是有沙烏地阿拉伯對葉門的戰爭,敘利亞再往東邊,在地中海旁邊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也是至今仍在戰爭。這首〈Imagine〉,肯定是為了和平而來的。

《女神卡卡》這部紀錄片,即是2017年「回歸樸素外表」的解答。透過側寫 Gaga 在過去大約5年間所經歷的人生轉折與醒悟,還有她在創作上的理想、期許、實踐與重思,這部紀錄片解釋這張新專輯《Joanne》與之前的《Born This Way》(2011)和《The Fame Monster》(2008)為何不同。答案很有趣:這是種成長。但是即使是走向另一個極端(樸素),呈現的主題還是她一貫的作風:自我顛覆。

以往,Gaga好以「讓你猜不到」的偏激不遜形象現身,在每個張狂的裝扮之後,還有更議題性的瘋狂模樣。如此,她的每次亮相都是話題,甚至還是經典(例如2010年的生牛肉裝),然而一再一再地顛覆,一層一層地覆蓋,這些奇異的塑造,不過是永無止境的「表面延伸」,每個都是她,但又不是她。到底「真實的 Gaga」是什麼模樣呢?或許根本從無人知曉,連藏在浮誇時尚之下的 Gaga,自己也不清楚。

▲▼《女神卡卡:五呎二吋》。(圖/Netflix提供)

▲《女神卡卡:五呎二吋》劇照。(圖/Netflix提供)

於是,數年後來到《Joanne》這專輯,Gaga 嘗試進入另一階段的成長,邁向又一個迥然不同以往的「自我顛覆」。雖然戰戰兢兢擔心粉絲不再喜愛,她還是打算勇敢脫掉所有華麗的裝束,融掉彩妝,扒掉以往的荒誕形象,重新以「真面貌」示人。《女神卡卡》的劇照(上圖)即是如此象徵。

以「真實自我」來「顛覆自我」是種有趣的實驗,而這個「以自己顛覆自己」的概念,就呈現在專輯的題名《Joanne》。

Joanne 是 Gaga 的中間名(全名為 Stefani Joanne Angelina Germanotta)。這次,她不再玩弄 Gaga 和 Monster 這些名號,而是以自己的名字當作專輯名稱,透過自己的名字,彰顯創作的意志,也表達私人的生活與情趣。

▲女神卡卡 Lady Gaga在第60屆葛萊美獎。(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Lady Gaga聞名全球,也曾在第60屆葛萊美獎舞台上獻唱。(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與許多典型的藝人紀錄片一樣,因為是記載偶像的幕後人生,故事的開頭與結尾都是「前往舞台」的那一刻,營造出「偉人在成功前(前往舞台之前)的人生低潮與遭遇(舞台後的人生)」。例如 2007 年紀錄 Bob Dylan 的《搖滾啟示錄》(I Am Not There)、2015 年紀錄蘋果創辦人的《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或 2016 紀錄綠洲合唱團的《綠洲超音速》(Oasis: Supersonic)都是如出一轍的故事結構。
《女神卡卡:五呎二吋》亦然。

電影一開場,一雙閃著銀光亮片的高跟靴子正要冉冉升空。此刻,正是 Gaga 即將進入人生最高榮譽的一刻,也是許多歌手藝人最期待的榮耀—超級盃中場秀(Super Bowl Halftime Show)的唯一主角。(註)在紀錄片中Gaga也曾自忖,這場秀真是她人生的巔峰,在這場秀之後,已經很難再自我突破了。

註:超級盃中場秀多半是由數位歌手或團體共同合作一場秀,由一位歌手獨立表演十五分鐘的中場秀機會較少,肯定是非常受推崇的巨星,例如瑪丹娜、麥可.傑克森、U2、王子、滾石樂團等等,才能有此殊榮。

Gaga在超級盃中場秀表演完整版:

能夠獨立完成一場超級盃中場秀的榮耀,到底是如何養成的?《女神卡卡:五呎二吋》即是紀錄一位巨星的養成,也就是這場超級盃中場秀的舞台之後。

另一個在這紀錄片裡的有趣暗示,是電影開始進入 Gaga 的日常時,有幕她正往樓上前行(人生正朝著上坡上行的意象),還一邊回頭敘述剛剛簽約的一部電影,在其中,她將會飾演女主角。

這是一部由布萊德利.庫柏(Bradley Cooper)導演與監製的電影《一個巨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將是一部經典的歌舞劇,需要一位歌喉極佳的演員當主角,因為這是個不只需要歌喉也需要演技的角色。此時,Gaga 相當興奮自己除了在歌唱之外,還有其他即將被看見的演藝機會。

《一個巨星的誕生》預告片:

平凡人的成功,並非來自偶然。在紀錄片裡,從Gaga對於疼痛的煎熬與忍耐,就看得出她不凡的堅忍毅力。必須靠著吃藥打針才能熬過疼痛,上場演出,這種從臉到腳的全身疼痛,需要依賴多少意志力才能克服?我不敢想像。

此外,在上場演出之前,基於細膩惱人的藝術家特質,她堅持多次精緻的排演,以達不容有誤的潔癖(例如NG的外套內裡),各種不厭其煩的一再練習與一再確認,也是基於對於完美的堅持,才會願意不畏煎熬。

我想,就是因為秉持「堅持且無懼苦痛煎熬的勇氣」,她才有機會累積成就;也是因為不斷累積成就,才能讓今日的她在舞台上自信發光。

▲▼《女神卡卡:五呎二吋》預告。(圖/翻攝自預告)

▲紀錄片拍出Gaga熬過疼痛,只為上場表演。(圖/翻攝自《女神卡卡:五呎二吋》預告)

認識自我,顛覆自我,重新創造自我,應該就是Lady Gaga這十多年在音樂創作之外,最認真實踐的「創作」。這也是為何,在《女神卡卡:五呎二吋》裡面,她會一方面猶豫樸素的外表,是否會讓粉絲反感,卻一方面又堅持且勇敢地說:這就是我,毫無裝飾。

最後,為何Gaga的紀錄片會取名為「五呎二吋」呢?實際上這數字並非是她真正的身高,而是個歌名,來自Gene Austin的〈Five Foot Two, Eyes of Blue〉,內容是在描述一位男孩正在高歌讚賞他所喜愛的美麗女孩─五呎二吋的藍眼珠女生。

Gene Austin〈Five Foot Two, Eyes of Blue〉:

藍眼珠通常會配上金髮,「金髮碧眼的五呎多女孩」,不就是今日 Gaga 的模樣與主打的形象嗎?即使看來是個簡單的影片名稱,都還藏有一段歷史,影射一首歌曲,真是好有心機的認真設計,真令人佩服。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作者希米露,影評人,透過歷史與文化解讀電影,提供多面向且多層次思考,為讀者理開各種故事的脈絡邏輯,經營《電影文學希米露》臉書粉專。本文節錄自SOSreader《科幻電影希米露》,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