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夫掏4千萬求離「要正宮讓出小孩」該答應嗎?《好搭檔》65字反思…網全懂了

文/潘慧中

「世上所有父母不論身處在什麼情況下,都是用各自的方式,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愛著孩子。」
「就如同每個父母,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愛著孩子,或許孩子們也一樣,為了守護父母愛著自己的方式及那份真心,每一刻都在竭盡全力。 」

對我來說,《好搭檔》處理最好的部分,在於這部戲頻繁使用小孩視角,去觀看整個家庭關係的建立。我們通常認為可以用陪伴戰勝一切,事實上在養育生命的過程中,很多時候帶有怨懟的陪伴反而容易狹隘了築成一個家的關鍵。

▲▼好搭檔。(圖/翻攝自Instagram/sbsdrama.official)

▲《好搭檔》上週剛播出大結局。(圖/翻攝自Instagram/sbsdrama.official)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戲裡面有一段我覺得非常真實,男方出軌後願意和解離婚,但因不願讓出撫養權,他開出了給付20億韓幣(約4千8百萬新台幣)的誘餌,希望女方讓出撫養權。女方最後同意了,因為考慮到娘家無法幫忙照顧小孩、以及孩子未來可觀的教育費,但也因此被質疑是「丟下小孩」的人。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選擇錢難道就是放棄孩子嗎?沒想過她是為了孩子才做出那種選擇嗎?孩子可能會受到什麼傷害,母親應該比你清楚,讓出撫養權不代表要放棄當媽媽的責任。」

或許該這麼說,一個家庭關係的建立,從來就沒有所謂最關鍵的因素。每一個因素要構成都是極其艱難,每一次互動要維持都是充滿挫敗,每一句關懷要表達都有難以想像的風險,也因此,一個家庭關係的建立才會更顯得珍貴。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娜拉在劇中努力修補和女兒的感情。(圖/翻攝自Instagram/sbsdrama.official)

家庭,本身就是一個參雜幸福、苦痛、歡笑、淚水等摸不著的奇幻存在。有很多時候,無法正視與另一半已成為陌生人的事實,卻總要在某個關鍵才終於醒悟,我們欠缺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繼續與他人共活下去的方式,可能是迎合,可能是說謊,當然也可能是分離。屆時,所有人都必須承認一件事:一段關係的結束,不僅是階段性終點,其實也拉開了另一段嶄新故事的序幕,重新尋找適合自己繼續與他人共活下去的方式。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好搭檔》讓人很有感觸的原因,在於它用十集完成了一段婚姻的起承轉合,明確地將夫、妻、小孩三方的心聲都點出來,再由觀眾帶入自身的故事,最後體悟到,現實生活就是持續在找尋適合自己繼續與他人共活下去的方式,不只是家庭關係,所以就算是未婚觀眾,也能產生清楚共鳴。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好搭檔》用十集完成了一段婚姻的起承轉合。(圖/翻攝自Instagram/sbsdrama.official)

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繼續與他人共活下去的方式,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並且不把他人的努力視為理所當然,犯了錯就接受懲罰,然後繼續努力彌補,即使傷害已經造成。而這也是我覺得《好搭檔》這齣劇最值得推薦的部分,因為所有跨越自我的人際關係本來就是如此無助,戲裡反覆提問「愛情是什麼」、「夫妻是什麼」、「婚姻是什麼」,往往沒有正解,只有透過努力溝通、努力爭執、努力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努力承接後悔,換來更適合自己繼續與他人共活下去的方式。

筆者為《ETtoday星光雲》編輯,以上言論為個人立場,與公司無關。ET論壇歡迎雲友更多參與,也歡迎網友發表高見,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