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庠棻/專訪
臺灣首部二戰懸疑劇集《聽海湧》,以獨特的臺灣視角描寫年輕人在戰爭年代的痛苦、勇氣和掙扎,找來吳翰林、黃冠智和朱宥丞飾演二戰時期的臺籍戰俘監視員三兄弟。導演孫介珩在接受《ETtoday星光雲》專訪時,說到拍攝此劇的契機時,也大方侃侃而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孫介珩談到拍攝《聽海湧》的契機,認為台灣人也有自己的二戰歷史,作為日本殖民地,一定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在構思劇本時,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畫面,竟是過去歷史課本上的一張「台灣光復」的照片,他說道「看到授獎典禮上,日本人遞了一張『授獎書』給中華民國政府,周圍圍著一群台灣人,就會很好奇他們在想什麼。」
隨著更深入的了解,孫介珩做了許多田調後發現,那個時代台灣的商人、藝術家、音樂家,甚至是平民都經歷了一段「陣痛期」。他表示在拍攝前,找到曾擔任過戰俘監視員老兵的口述資料,為了故事的真實性,也翻閱過當時澳洲主持過戰犯法庭的審判紀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翻閱審判紀錄時,孫介珩坦言看得出當時澳洲政府為了強調「跟野蠻的日本人有差別」,用了相當有條理且文明的方式判刑,只是看到這些資料,他說道「坦白說很客觀,但也滿冷血的」,透露文獻上通常只寫明「誰打了誰一巴掌,導致受傷,所以判刑,雖然知道這些事實,卻不知道前因後果」,更加深了他想要拍攝《聽海湧》的決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以上資料外,孫介珩跟劇組也翻閱了當時擔任辯護的日本律師所撰寫的回憶錄,雖然當年台籍戰俘監視員的人數不多,但仍舊被記載了下來;甚至還找到了那些「沒有存活下來的台灣兵」的遺書、信件。從小細節就能看出,《聽海湧》劇組為了還原當時的事件原貌有多用心。
事實上,《聽海湧》劇組在拍攝前,特地將吳翰林、黃冠智和朱宥丞三兄弟送到日本生活了幾週,導演孫介珩坦言除了讓演員們學習語言之外,最希望讓三人體驗到「在日本的生活」,儘管現在跟戲裡相差了80年之久,但日本社會仍保有特殊的民族性,甚至是交流的習慣,這才是他真正想讓演員們到實地感受的關鍵。
而談到《聽海湧》先前獲邀到《法國里爾 SERIES MANIA 劇集影展》舉行全球首映,孫介珩也分享了放映的幕後故事,他笑說「很開心,沒想到這部片子台灣觀眾都還沒看過,就要去法國播映」,回想當時獲得全場影迷起立鼓掌的畫面,他也露出了害羞的笑容。
不僅如此,孫介珩謙虛地表示「首映滿轟動的」,現場的位子全滿之外,外面還有許多觀眾等著排隊進場,就連他的位子都意外被坐走,他為了讓更多民眾觀看片子,決定悄悄站在旁邊,沒想到這個舉動讓一位法國老太太看到,對方招手示意他過去坐。
深聊之後,孫介珩才得知該名法國老太太本來是幫朋友留了個位置,但友人臨時沒辦法到場,於是兩人就肩並肩一起在法國觀賞了《聽海湧》。由於現場的亞洲面孔不多,對方猜測他就是片子的工作人員,在播映後不斷向他大讚《聽海湧》「謝謝你們把這麼好的作品帶來法國」,讓他聽了相當感動。
此外,孫介珩拍攝了沉重的議題《聽海湧》,本以為他會是個嚴肅的人,但在經過幾次媒體茶敘後,才發現他個性相當親切,甚至被演員笑虧是「綜藝咖」,而他更是活躍於社群軟體上,雖然發文的次數不頻繁,但一支說著流利日文的影片卻非常吸睛。
在仔細詢問過後,孫介珩露出靦腆微笑,表示自己日文根本不好,大概只能念出五十音的程度,而社群軟體上講著流利日文的他,其實是「AI」,他無聊用AI製作出一個自己的「克隆人」,笑說「在未來,使用AI拍片是很有可能的,所以我就先捏了一個自己試試看」,就連該片演員黃冠智都被瞞過,大讚他「講得很好」,沒想到真相竟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