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音樂收藏感觸良多,許多藝人更紅、許多藝人更美/帥、許多藝人進步/退步……,但更密集的感嘆是:好多歌手,消失的無影無蹤……。感嘆之餘,也隨手拿些還沒聽過,而此時感到好奇的,一邊整理一邊聽,即使是舊專輯,但沒聽過就如新。
前幾天,拿了一張香港三人團體的CD放送,老實說我是被封面吸引的,事實上這一團應該已消失,但封面拍的有味道,歌曲則是粵語+幾首國語,有點一般與乏味,完全無法與封面設計的神秘氣氛相輔相承,很可惜,也騙到了我。
古早以前的專輯封面,雖然修圖技術門檻高,或美術字體都得靠手寫,但起碼比較真!甚至充滿巧思與創意,那些構圖組圖是怎麼拍的?從發想到執行,比起現在,當初一定重重困難,現在,手機都可以輕鬆拍圖/修圖/組圖,但問題是,金玉其外,有意思嗎?專輯不就是要好聽?很會拍照,然後呢?音樂卻是一般般,本末倒置了,所以,這一團消失也不意外,在那個很容易發片大賣卻資訊不甚流通的八零九零年代,一定還是有人不甘受騙,然後口耳相傳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同現在的社群網站或個人自媒體經營,大家都很會拍照,老實說,美的事物人人愛,但如果修過頭呢?一般人就算了,但藝人,真的永遠不現身嗎?不怕大家面對面,一比對,感到苗頭不對嗎?以前有個名詞叫紙上明星,這些咖,很美很帥,報紙很愛,但代表作品?幾乎為零,偏偏還是有人愛,因為外型大過一切,賞心悅目就好,所以曝光度依然頗大,身價不墜,但多半不持久...現在呢?社群明星不少,修圖修很大,擺POSE抓角度技能一流,然後呢?交出啥作品可以名留千古?靠照片,是唯一的選擇?基本功練好沒?
回到音樂,每次看到一些封面設計或拍照完美的作品時,都很期待內容物,但被騙的機率越來越高,因為,隨科技進步,除了攝影,搞設計,也不再只是大師專利,CD外觀普遍很有看頭,要韓風有韓風,要日系有日系,要本土有本土,要文青有文青...但是,音樂本身呢?靠包裝/外在,可以吸引一點目光,但應該要花更多時間深耕內在的音樂吧?這樣說吧,出門買蛋糕,我們這一次可能會被七彩或可愛造型吸引而入手,但如果真的很難吃,下次,還會再一次被外在吸引嗎?半價給你,你都不願付吧?所以囉,很會拍照修圖,是當代名人的必備技能,但如果只在意自己看起來好看與否,忽視了該把時間放在更有意義的地方,其實,很危險。